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秦大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防御极端气候灾害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秦大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防御极端气候灾害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秦大河    资讯来源:《求是》2007年第8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8

 

    三、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能力是体现未来20年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极端气候灾害防御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保障、相辅相成。我国目前抵御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还较弱,不同区域因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对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灾害的敏感性和防灾救灾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抗御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更薄弱。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极端气候灾害,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国应积极借鉴美、日、欧等国和地区的先进技术经验,制定和实施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的综合应对措施,及早将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能力是体现未来20年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成分有很多,排放的途径也很多,国家间、经济部门间的排放结构又十分复杂,温室气体减排势必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不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保护全球气候的国际外交斗争将不亚于传统安全领域的斗争。在国际上,提高气候的预测水平、适应气候变化、防御极端气候灾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从根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政治实力和外交实力。因此,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中,都应当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能力是体现未来20年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发展是保持国内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条件。但是,极端气候灾害对经济发展、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乃至社会的安定都有重要影响。严重的气候灾害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冲击。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连年、连片极端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应对不当、不及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研究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与发生规律,提高我国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影响评价和应急决策等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这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科学任务,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政治任务。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能力是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全球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特别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的外交谈判将更为激烈。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高。如果长期不减排,我国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时遭受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处置不当,必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这就要求我国科学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评价气候变化影响,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提高参与和解决世界性发展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在相应外交谈判中确定基本方针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气候灾害威胁。随着我们自身实力的增强,加大防灾减灾方面的科技经济对外援助也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四、几点思考

    气候变化形势逼人。长期以来,我国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防灾减灾的丰富经验。但是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由于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对缓慢而未引起整个社会足够重视;气候变暖的形势比较复杂而各方面的应对缺乏科学指导;应对气候变暖过多强调减缓而忽视适应,重视外交谈判而忽视内部应对战略等。为更好地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应考虑以下措施:

    第一,把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鲜明地列入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这既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尊重自然规律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敢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二,制定适应气候变化、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长期国家战略。应当组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国家战略,尤其要拿出防御和减轻极端气候灾害的战略措施,以及国家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防灾减灾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和措施。各主要经济部门、气候变化脆弱区域都要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要加强极端气候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减轻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长期战略机制。

    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减缓气候变暖,保护全球气候。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气象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的气候影响评估,引导整个社会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进而走上人与气候系统和谐发展的道路。

    第四,加快建设国家气候变化应对科学工程。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气候变化影响长远而广泛,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大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适应难度大。气候变化成因十分复杂,大气、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之间互动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减缓难度大。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必须深刻理解和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力求有效把握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的极端气候灾害强度、频次、发生区域、影响范围究竟如何?重大工程建设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如何适应气候变化规律等等,都需要通过国家拿出相对可靠的科学结论和决策依据。建议设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科技专项。

上一页  [1] [2]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全世界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应对
    海洋酸性增强威胁生物
    勾勒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图
    科技部解读《气候变化国家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报
    联合国4月6日发布政府间气候
    强化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六部门公布评估报告:气候变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
    气候变化影响瑞士经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