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水利权威表示:四川大旱与三峡大坝无关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蒋亮 资讯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2 | ||||||||
四川新闻网消息(本网记者 蒋亮) 针对互联网络上流行的三峡大坝阻碍四川盆地外界水汽正常循环进而造成四川大旱的说法,中国水利院陈志恺院士5月22日在蓉出席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利用与环保节能峰会时,明确指出这种说法严重错误,“四川盆地的大旱是受大气候影响,罪魁祸首应是温室效应而与水利工程无关。相反,水利是可以缓和异常气候带来不利影响的。” 本届西博会重头戏之一的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利用与环保节能峰会,当天吸引来许多国内顶级专家参与。在谈到四川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时陈志恺院士指出,现在有种说法,认为四川近年来天气变化异常是因为修建了三峡大坝而引起了蝴蝶效应,“持这种观点的人称,三峡是四川盆地与外界进行水汽正常循环的主要通道。现在大坝把这条通道堵塞了,四川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被改变了。由于水汽长年累月得不到正常循环,盆地内的大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 陈志恺院士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懂水利工程的性能和作用。“事实上,水利反而可以缓和异常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陈志恺院士说,如果把四川近年来的大旱等异常气候变化责任归咎于三峡大坝,那么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也出现过异常高温,“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呢,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陈志恺院士认为四川盆地的大旱主要是受大气候影响,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温室效应而与水利工程无关。 记者当天同时从会上获悉,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调水区,四川计划用十五年时间,在盆地腹部区内建成并完善五个大型西水东调工程和四个大型北水南补工程,最终形成健全的五横四纵调水补水网络。“到2020年后,四川省的蓄引提水能力将从目前的两百多亿立方米提高到四百多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16%”,四川省水利厅彭述明厅长说道。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深圳将投200多亿治水 "五位一 水利专家为苏南太湖流域减污 垃圾“浮桥”包围三峡大坝 绿色沙龙:绿色水利是中国水 中国长江流域水利及环境建设 北京青年报:国家环保总局的 山东东营:利民水利工程打造 6年投资15.5亿 东营水利工程 黄河入海口水利三百利民工程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