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环球同此凉热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枕石 资讯来源:上海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1 | ||||||||
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气候变化无国界,环球同此凉热,人们感同身受,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来共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更多是与人类活动特别是使用化学燃料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规模密切相关。对此,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有数据表明,从西方开始工业革命的1750年前后到1950年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从1950年到200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的半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22%的发达国家仍消耗着世界上70%以上的能源,排放着50%以上的温室气体。按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从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的世界平均排位来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到第92位;从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而中国仅仅增长0.38%。所以,目前国外甚嚣尘上的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说法,是根本上站不住脚的。 就在6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发表了历时两年编制的《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国家方案》,这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同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有关情况阐述了基本立场。 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应当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为其发展留出一定的排放空间,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远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承担量化的减排指标,但是不等于我们不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事实上,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就像当初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进程所经历的一样,消耗的能源较多,排放的强度也较大,这是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资本输入国和外贸顺差国,还存在国外温室气体转移排放的问题。 即使这样,我国政府还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早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就在中国政府对外发表《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国家方案》的前一天,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更是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节能减排的一些量化指标,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等等。这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真承担国际责任的现实需要。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环球财经:美国环保与美国经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