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应关注下一个“京都议定书”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应关注下一个“京都议定书”
作者:袁铁成    资讯来源:《中国青年报》2004-10-29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9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袁铁成
  俄罗斯国内批准并向联合国提交《京都议定书》只是一个程序问题,但随着下一个“议定书”的谈判即将于2005年展开,中国可能会成为被关注的头号国家。但是,中国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的未来立场还没有确定。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来的称呼,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的法案(待俄罗斯完成手续后即可成为法律)。10月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决定。美国布什政府退出议定书曾使得这份国际框架公约走向死亡,俄罗斯的举动又使它起死回生。作为目前惟一一部具有法律强制力的、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其生效成为国际法指日可待。
  中国是该公约第37个签约国,并于2002年向联合国交存了中国政府的“核准书”。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高风先生在京向部分媒体吹风时说,中国之所以坚定支持这份议定书,最主要原因在于,条约没有为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规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这也成为美国退出议定书的一个主要借口。
  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曾说,国际上要求中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据预测,到2025年~2030年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秦大河还说,目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陈旧,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高。
  高风认为,中国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作用已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首先,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急剧增长。专家列出的世界“20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位居第二。另有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说,由于美国、欧盟等瞄准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因此,说中国是未来议定书谈判中的头号目标并不为过。在谈及中国能源消费的前景时,高风说:“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那么,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没戏。”
  其次,高风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显示出分量。
  其三,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低。美国减少一吨温室气体的成本大约是100美元,而在中国只有20美元。从“成本有效”的角度来说,由发达国家出钱、出技术在中国减少气体排放,排放的额度归发达国家,这是一种“双赢”的安排。
  针对下一个议定书的谈判形势,高风说,主要有三大力量:欧盟、美国、“77国集团”加中国。高风分析说,在这三大力量中,欧盟和美国都在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谈判焦点将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目的是希望中印等国在下一个议定书中承担义务。
  高风还透露说,中国在1997年坚定支持议定书的理由在于: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但共同的责任也是有区别的;其次,责任是建立在现实与历史的综合考虑上;最后,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对于在下一轮国际谈判中的中国立场,高风说“还没有确定”,但他补充说:“中国政府会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同时也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中国能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中国是否拥有先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中国是否有有利于这些技术运用的体制。他说,全民都应该通过教育,意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评选情况
    中国投入巨资治理环境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科学考察
    中国启动“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环境组织
    中国发展最迫切需要转变经济
    陆佑楣院士表示:我国还有3亿
    首次中国民间环保NGO搜索行动
    “林纸一体化”渐成大势 中国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魏宗华:谈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