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统计局一位官员日前透露:浙江省环保局和统计局已经联合向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递交了“绿色GDP核算试点省”的申请
浙江省统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日前向本报记者透露,浙江省环保局和统计局已经联合向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递交了“绿色GDP核算试点省”的申请,拟将资源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从现行GDP中扣除资源、环境损耗价值(即经济发展对社会产生的负效应),得到“绿色GDP”。
据该官员介绍,开展“绿色GDP核算”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有较好的GDP核算基础;二是有良好的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基础;三是有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基础。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省统计局官员表示,浙江省推出“绿色GDP核算”,其目的是清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损耗,由此促使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促使浙江省引入‘绿色GDP’核算制度的直接动因是《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这份报告。”浙江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朱天福告诉记者。
该报告于本月初正式对外发布,由浙江省统计局专家组费时2个月,对截至2003年年底的现有上百万个数据逐一梳理、计算而形成。报告详细罗列出浙江省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土地资源锐减、能源急剧短缺和环境高度污染等。
据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3年,浙江平均每年减少耕地58.45万亩。在2003年减少的62.38万亩耕地中,84%的耕地被用于基建用地。
能源方面,95%以上的能源消费依靠省外调入。据对国家八大重点用能行业(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年用能万吨以上企业的抽检测算,浙江省工业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约为55%,比工业发达国家低10~12个百分点。“十五”计划的前3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12.5%,而同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达12.1%。
污染方面,2003年,浙江省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需排放2.38亿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00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同比增长33%,整体支出占当年全省GDP的2.5%。
朱天福认为,这份报告反映出浙江省GDP高速增长背后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现状。“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它无法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朱天福说,“接下来浙江省将直面更为困难的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研究。”
据朱天福介绍,目前,我国的GDP核算基础还比较薄弱,资源环境统计工作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国际上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难以取得可供参考的基础标准。因此,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成了“绿色GDP核算”的最大难点,浙江省要开展理论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还不具备基础条件。“不具备条件并不意味着不能探索,浙江省必须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朱天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