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十六届四中全会:公平的环保促进社会的公平 | ||||||||
作者:国家环保… 资讯来源:中国航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7 |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从政治学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保护人民基本人权,保障社会多元化、防止社会分裂化;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而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公平呢?我们需要一整套新的国家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战略性的一步,并且急需一套能够修正地方官员决策的考核标准,这就是官员环保考核。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以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来调整单纯关注经济增长与过度消费的观念,为全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弱势群体的公共利益,为执政党的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支撑。今后官员的政绩应该是:创造每单位GDP所耗资源与所释放的污染物越低越好;本地区每个劳动者的全负荷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国土面积所承载的经济总量越高越好。我们应该考虑重新调整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中的行政区域改革最为重要,因为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区域公平。 今天,城市的辐射作用更加重要,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协调区域经济、促进区域公平的能力。应根据资源、人口、经济总量与环境生态的不同功能,确定不同目的,设立不同标准,调整不同区域,优化配置不同资源。例如,以一个或两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特别是以水系为界来划分行政区,既有利于区内水土资源的统一开发,也有利于上下游之间的补偿协调,更有利于全面规划与综合整治环境。我们应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把区域生态补偿作为重点,还可考虑对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特殊税收政策。政府还应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富裕人群消费的环境多,应当做出更多的补偿。如城市生活污水收费,用水多的应该加倍付费,特困户在生存用水范围内应该给予补贴;占用空间大的高档住宅、排气量大的汽车也应该向环境付费。对高价值商品还应开征高消费税,并在其中包含一定比例的环境补偿费。必须让污染大户向污染受害者进行生态补偿。我们还应建立国家产业补偿制度。这是要解决末端产业对于源头产业的利益补偿;解决二、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的利益补偿;解决成品产业对于资源产业的利益补偿。补偿手段应依照资源价格和机会价格,对整个产业体系实施合理的利益分配。东、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分布、自然气候、潜在环境容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为公平发展,我们可在排污收费标准的制订、排污总量的分配、环境税起征点的设计上推行不同标准的环境政策。我们还应呼吁建立国际环境补偿体系。发达国家对自然的索取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他们理应为拯救这个伤痕累累的星球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应保障公众参与以推进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必然是大多数民众意志的反映。 社会公平的民主机制当然包括公众参与。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切入点。我们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让公众知道自己呼吸的空气怎样,喝的水怎样;我们要推行环境决策民主化,在影响公共利益的大型工程开工前举行听证会,让公众充分发表意见;我们要实行环境公益诉讼,使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公共利益,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中国已有40余部环境法律法规,但还不能够完全保护人民的环境权益。经济利润的受益者与环境经济的承担者不是一个主体,一方是企业,一方是普通公众。由于收益者与承担者背后的社会力量悬大,导致执法不严、弹性执法、差别执法。必须改革环境执法体制。必须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应实行一系列新经济政策。第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因为它不仅能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还能为生态脆弱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第二是开发新能源。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以人民的健康为代价,新能源将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第三是生态移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与最贫困区往往重合为同一区域。要逐步将此类区域中的居民搬出来向城市集中。国家生态补偿资金要重点用在这方面。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