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工人日报:环保法律法规不能成为摆设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工人日报:环保法律法规不能成为摆设
作者:刘文宁    资讯来源: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


  我们希望这次“叫停”仅仅是一个开端,即,违反环保法律的行为开始有“高层”出面管了,开始“公之于众”了,开始令某些人坐不住了。同时,我们又希望它是一个结束,即,在环保法律法规的威严建立起来之后,不再出现被“叫停”的事件

  据1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尽管每个项目的身价都过亿元,有的甚至投资上百亿元,但国家环保总局日前还是以“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包括三峡地下电站在内的13个省市的30个违规在建项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这些项目与去年被查处的江苏铁本案有相同之处,环评报告书未获批准就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基本完工。据悉,这是我国《环境评估法》实施后,环保总局首次大规模对外公布违法开工项目。

  环保总局此次的强硬姿态多少有些出乎人们意料。因为长期以来,尽管有关环保意义的论述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各级官员也纷纷在相关场合一再强调保护环境于国计民生之重要,甚至提高到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但事实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做法,在某些地方却一直没有绝迹。而且,这样的行为也一直没有受到严肃追究。于是,在一些人眼里,环保部门及环保法律法规不过是“稻草人”、“橡皮图章”、“软柿子”,似乎没多少人真正当回事。

  这其中的问题,有一些人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引导”,也与环保法律法规的过于“温和”有关。与GDP等经济增长的硬指标比起来,环保法规的威力似乎远不足以遏制某些人追逐政绩的热情。在一些严重污染环境或埋下生态破坏隐患的建设项目中,“长官意志”盖住了环保法规的声音。有些地方想方设法打法律的擦边球,“先上车,后买票”,即使造成损失,最后也由国家“埋单”。

  报道中说,“对直接责任人员,环保总局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正如我们关注“审计风暴”之后,同样关注会不会有人为审计发现的问题而承担责任一样,我们也很想知道项目叫停之后会怎么样。也许,有的项目的环评报告最终获准通过,项目得以续建,但是,其违规行为是否因此而一了百了?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项目最终通不过环评,上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那么,谁来承担这巨大损失,谁来为错误的决策负责?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以往曾经有过的情况,即某些人的违规之举而导致国家的巨大损失,最终却只能由范围模糊的、大而化之的社会来承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直接责任人为自己的失职而叫“痛”、而付出代价,而更多的后来者能引以为戒。

  我们还希望这次“叫停”仅仅是一个开端,即,违反环保法律的行为开始有“高层”出面管了,开始“公之于众”了,开始令某些人坐不住了。同时,我们又希望它是一个结束,即,在环保法律法规的威严建立起来之后,不再出现被“叫停”的事件,毕竟,事后的“叫停”总不如事前的防范要好———当然,在现实情况下,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环保不是摆设,不是点缀,更不是“没事找事”。但愿此次环保总局的强硬“叫停”能让更多的人警醒,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环保法律法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40部法规明实施 关乎公众健康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