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环保更需要“预报”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世纪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 | ||||||||
环保总局宣布停建的30项工程的建设单位来头全部不小,例如上述两项工程的建设单位均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其他工程的建设单位则包括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国企大腕。30项工程中,涉及能源特别是电力基础建设的占了绝大多数。 诚然,经历过2004年全国范围的能源紧缺之后,加大能源基础建设无可厚非,但任何能源巨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凌驾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之上。 虽说公布的信息没有披露国家各级环保部门是在何时知晓这些项目开始实施的,也没有公布除暂时停工以外对这些企业的处理决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项目绝非简单的盖房修路,均是动辄亿万的大手笔。那么是我们的国企标兵没有环保意识?还是我们的环保部门在进行亡羊补牢呢? 我们注意到,国家林业局是在媒体特别是境外媒体和环保组织纷纷公开报道印尼金光集团在云南“圈地毁林”一事两个月后才做出回应的。其实,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调查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虽然结果尚未公布,但公布调查“正在进行”却并非难事。是否我们的环保问题需要“攒”一段时间再集中公布?这是否是相关部门所说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呢? 不久前,《新世纪周刊》刚刚报道了歌手李进向国家环保总局“状告”某著名导演破坏九寨沟环境一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环保意识在逐步提升,公众有获取相关环保问题的知情权。各级环保部门能否不满足于目前的事后处理模式,而改为“预报”模式,这是经济快速成长期面临的新挑战。 可贵的是,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已经意识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的战略意义,实现从源头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但如何具体落实到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项目上,尚需要实践的检验。 读者来信 我们该如何进行“海啸募捐”宣传 截至1月10日下午16时,中国大陆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到账,资金累计达1.54亿元,而香港为灾区捐款7亿港元。通过这次对捐款的宣传,我们的相关媒体应该认真总结一下经验,要放弃传统的好人好事宣传模式,积极倡导民间团体在赈灾中的作用。 如加强人们的慈善意识;发挥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作用,单位捐款如何避免强制性;捐款如何做到公开、透明,便于公众监督;中国演艺界要不要学习香港,成立演艺人协会,以便发挥演艺人在赈灾中的作用等等。这都是媒体在赈灾报道中,应该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北京 迟国维 一个缺陷螺丝的代价与真诚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10日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一份召回报告,拟召回200 4年5月21日至2004年12月10日期间生产和售出的553辆宝来TDI柴油轿车。据悉,此类车型上燃油输送管的一个螺丝存在缺陷,该缺陷有可能导致柴油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真空串联泵罩盖的一个螺栓继裂,使得串联泵壳体密封不严及燃油外溢,从而影响整车安全性能。一汽大众此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公司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螺丝”,并果敢地快速召回,令世人称道! 河北 朱荣章 “警示牌”成“意见牌”带来的警示 为警示市民因横跨护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呼吁市民不再跨栏,山东省城交通部门近期在经十路“跨栏”的一些“重灾区”和附近的公交车站上设置了不少交通安全警示牌,结果这些警示牌成为不少市民鸣不平的“意见牌”。不少市民用圆珠笔、钢笔在上面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留言:“强烈要求建天桥!”“建个地下通道也不错......” 随意横跨护栏是违法行为,并且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交通部门对此进行整治,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这些“警示牌”现在却变成了“意见牌”,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北京 乔志峰 政府部门不能作炸弹的“看客” 重庆的一家公司在其厂房附近挖出两枚炸弹,公司联系了多个单位要求搬走炸弹,可一直无人过问,至今已经1个多月了。附近居民知道这件事后,两枚炸弹竟成了大家争相目睹的“稀奇”,常有人结伴来看热闹。 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固然让人担忧,但政府在此事上充当看客的态度更让人费解。从公司角度来看,已经尽到了及时反映问题的责任,可那么多单位互相推诿、置若罔闻?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难道他们就不怕一旦出事,会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北京 李名峰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