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风暴不再是“运动”(记者感言)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风暴不再是“运动”(记者感言)
作者:石尚惠    资讯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9


  一场风暴,泛起了环保体制的种种沉渣,唤醒了公众压抑许久的环保意识,也吹响了制度建设的号角。

  与其他不少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相似,环保同样面临着行政、法治和市场三方面秩序

  如果说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强制执行,那么正待施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官员问责制度无疑将是环保风暴纵深化的第一道突破口。只有破除了根深蒂固的“首长意志”,纠正长期以来相当部分地方官员奉行的错误政绩观,环保事业才有望获得独立发展空间。

  同时,环保作为基本公众利益的体现,不应只由行政机关依其国家权力进行维护,虽然这是一个必需的手段和一个必经的阶段。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的社会平衡机制是脆弱和危险的,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至多只是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实现了初步的法治保障。

  环保的法制化正是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内在诉求,在立法层面吸纳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完善环保听证和环保诉讼体系不可避免。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责任的内化,并实质上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效制度约束。在社会分化愈来愈严重的现实条件下,只有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有效的表达,才能保障社会法治化的基本方向不偏离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才是真正的法制化。

  在突破了行政和法治两道门槛后,市场化就顺理成章成为成本代价最为节俭的通途。《京都议定书》之于中国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借鉴其中的制度设计,引入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难题,通过界定环境等公共产品的产权,将公共产品像商品一样交易转让,从而避免所谓的“公共产品悲剧”。这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所阐述的内容。

  有人比喻,如果把用行政手段遏制污染排放可以说成是“堵”的话,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污染问题就可以说成“疏”,“疏”的目的不是完全杜绝污染物的排放,而是通过因势利导,将“水”引到“洼地”,也就是减排成本低的地方排放,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控制污染的成本最小化。

  自古中国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和谐社会的古朴理想。而当风暴不再是一场狂飙突进的运动,当环保风暴成为行政、法治和市场三者制度优化构建的引信时,人们仿佛看到了既依稀又真切的碧水蓝天。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3月09日 第三版)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旅游指导意见》将出台
    生态旅游现场会:实现旅游发展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人大常委会就环境保护法律实
    首次“环保一票否决” 辽宁掀
    北青时评:别让错误的政绩观
    第二轮“环保风暴”以刑事处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以产权清晰化推进环境保护
    “十一五”期间西藏环境保护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