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洪湖水域将展开有史来最大规模的治理行动 | ||||||||
作者:记者 裴道… 资讯来源:武汉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2 | ||||||||
洪湖核心保护区12.88万亩围网年内将被拆除,这是洪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治理行动。 昨日,荆州市洪湖渔业管理局负责人介绍,30多个工作组正下派到各乡镇,紧锣密鼓地进行前期的丈量、测算工作,洪湖处在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流域最下游,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 目前,面积53万多亩的洪湖水域,有70%的水面被养鱼虾的网箱圈围,水体污染严重。洪湖市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洪湖“拆围”牵涉周边13个乡镇、127个行政村,以湖为生的渔民约2万人。 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高级工程师朱思华说,大面积的人工养殖会吃掉洪湖大量水草,使生态功能退化。去年11月,省联合调查组描述的洪湖现状就有以下表述:“洪湖水生植物已由472种下降到现在的98种,水草覆盖率由98.6%下降到只零星水域有水草”。 据记者了解,和本次拆围工作同时进行的另两项工作是:积极筹备洪湖湿地管理局;申报洪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声 不能再让洪湖发臭 10日,记者到洪湖现场探访。当年“芦苇丛丛望无边,水草青青把湖盘”的自然景观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竹竿和围网。湖面支离破碎,昔日的洪湖水“浪打浪”变成了“竿打竿”。 不要说浩淼的湖面,就是那些伸到村庄的狭长水湾,也布满了围网。 据了解,这些围网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形成。五六年前,渔民开始大规模圈养螃蟹,但螃蟹不仅吃草,还能剪断草根,破坏性更大。 洪湖水生植物资源因超限圈养日益枯竭,部分圈养户为追求产量,投放大量的化学饲料,致使水体质量下降。 “大量圈养也使部分野生鱼类无法正常生存繁殖。”昨日下午,武汉的民间护湖人士张承建对记者说,“发展湿地产业经济,并不一定要单纯养鱼,这样太短视。可以发展旅游业,这个产业很庞大”。 洪湖滨湖镇的张老汉说,现在洪湖上行船已经很困难,因为围网太大太多,捕鱼也越来越少。 滨湖镇乘风村一位渔民说,他1998年承包了5亩水域,可鱼越来越难养,只好改养螃蟹。 家住乘风村265号的张文弼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洪湖到处是野鸭和大雁的情景,“但现在湖水却经常发出恶臭,不能再让洪湖发臭了,是该治一治了”。 -动作 核心区围网全部拆除 此前,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是,洪湖水域10日开始拆围。但记者10日在洪湖现场,没有发现拆围的痕迹,洪湖周围的村民也表示“听说要拆,但没有动静”。 洪湖渔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解释,由于此次治理行动,牵涉数千渔民,暂时还有资金缺口;另外,现在有些渔民已经投放了鱼苗,按照《渔业法》,拆围时必须赔偿,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但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年内核心保护区围网一定要全部拆除,这一点不会改变,而且现在有关领导和部门正在想办法筹集资金,马上就会开始拆除围网。 按照计划,拆完核心区后,明年和后年将分别拆除缓冲区和实验区水域的围网,最终将洪湖水域养殖总面积控制在10%以内。 洪湖生态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现在开始拆除围网?洪湖渔管局没有明确答复,但从省委省政府去年11月在洪湖召开生态建设现场办公会议,可见省主要领导对洪湖生态的重视。现场办公会上,省委书记俞正声对解决洪湖生态建设问题,明确提出了几条方针,“还湖,妥善拆围”即是其中之一。 今年3月,荆州召开了“洪湖综合治理专题工作会议”,对洪湖实施综合治理进行了安排和布置,洪湖综合治理大幕拉开。 朱思华认为,修复“草型湖泊”生态是我国许多湖泊面临的问题,只要现在及时采取措施,一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黑龙江鱼类面临资源危机 各流 粤土地变更调查面积表显示:水 江河水域污染排查结果公布 长江水域生态渐呈“荒漠化” 环境破坏渔民滥捕乱捞 洞庭湖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