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黄河口:生态环境日臻优 群鸟齐飞景壮观 | ||||||||
作者:高冬柏 宫… 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6 | ||||||||
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日前,笔者在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看到成群连片的野鸭从水面上飞起,清脆的叫声不绝于耳,天鹅戏水、鹤鸣鹳舞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鸟类天地景象颇为壮观。大汶流管理站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这里聚集的野鸭不下20万只,比往年多了近10倍。”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湿地恢复工程”的不断实施,生态湿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众多珍惜鸟类前来栖息繁衍,其中不乏白鹳、大鸨、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淤积而成。这块土地曾经是一片地道的处女地,芳草萋萋,野兔成群,过去当地农民和外地人来此打猎的非常多,烧荒垦地的也不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大片的湿地面临成为荒碱地的危险。92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后,这片土地的保护走上了规范化道路。1994年保护区被列为湿地水域系统16处具国际意义重点保护地区之一。 为了适应鸟类种群、数量增加的需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一千二管理站东北滩涂建立了两处鸟类食物补给区,面积达1000余公顷,主要养殖贝类等水生物;在黄河口管理站和位于垦利县的大汶流管理站各建了一处200公顷的鸟类食物补给区,种植小麦、谷物等,只种不收,为鸟类供食。同时,为救护在迁徙中的伤病鸟,保护区内还建成了鸟类救护中心,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和专职人员,黄河三角洲的鸟类拥有了自己的“食堂”和“医院”。日益优越的生态条件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前来生存繁衍。 联系作者:东营垦利黄河河务局 邮编:257500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黎巴嫩环境部长萨拉夫称黎生 生态环境补偿助力环保治理 我国集中出现工业化环境问题 江苏沿海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 注重对河流的科学治理着力改 广东将实施保护湿地条例 禁 陕西省水保生态环境创全国“ 生态环境中心与嘉兴共建生态 第五次黄河调水调沙加快黄河 我国启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