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 | ||||||||
作者:许红洲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 | ||||||||
本报讯 记者许红洲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80万—100万立方米,年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 加快海水利用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大幅度降低。据初步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吨,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立方米。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吨水成本已经降至5元左右。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采取五项措施加快推进海水利用。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限制在沿海地区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海水,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二是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水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国产化进程,努力掌握核心技术,解决技术瓶颈。三是完善海水利用的政策保障机制。继续深化水价改革,研究制定鼓励海水利用的财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海水利用产业。四是抓紧完善海水利用相关法律制度,促进海水利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五是加强对海水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规划、抓好落实,促进海水利用快速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姜伟新和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强调指出,实现“十一五”海水利用规划目标,要以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为重点,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海水有效替代与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相结合,坚持海水利用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城市 中国 全国城市水形势恶化 城镇水环 城市的可持续性 环保总局公布空气最好城市 烟 2.3亿方长江清水解燃眉之急 注重对河流的科学治理着力改 开发地下空间:我国城市发展 仇保兴:世界水大会将带给我 新京报:我们需要怎样的“城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