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关注资源节约:矸石山咋就没了呢? | ||||||||
作者:彭嘉陵 梅…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6 | ||||||||
将本该运出矿井的煤矸石回填到井下,既避免地面塌陷,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又大大降低煤矿成本,节省煤炭资源—— ·矸石不升井,地上没有矸石山,保护了环境 ·矸石回填采煤巷道,有效避免地面塌陷,实现可持续发展 ·每充填1米巷道,可多产煤1.3吨 在大多数煤矿矿区,都有这样的矸石山,附近居民经常到“山”上拣煤渣。矸石山不仅污染环境,由于经常发生坍塌,也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张洁摄 到煤矿采访,到处可见高耸的矸石山,黑漆漆的。绝大多数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矸石一直是煤炭生产的难题。矸石从井下挖出来放在哪儿? 一般是运上来堆放到地面上。黑乎乎的矸石,堆在地面上,不仅不雅观,而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有实力的煤矿,对煤矸石一般是综合治理:发电、制砖、充填塌陷区,或在矸石上覆盖一层土,在上面种上树木、花草,再在地面塌陷处蓄上水,把它们改造成公园。但这样做的成本不低。因此,长期以来煤矿对矸石山既头痛,又无奈。 然而,记者最近在河北金能集团邢东矿,却没有看到矸石山。走进邢东矿,只见绿草如茵,树木林立,空气清新,俨然一座花园。 邢东矿的矸石咋变了戏法,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矸石不升井全部回填,曾经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所有矸石不升井,全部回填到采煤巷道,不仅没有增加地面污染源,而且为井下建设节约了物料,变废为宝。这就是我们‘矸石井下回填法’的独特之处。”金能集团董事长王社平一语解开了谜底。 事实上,邢东矿矸石井下回填法是不断创新、因地制宜的结果。2000年底,邢东矿建矿时遇到了新难题:矿区位于邢台市郊,城市环保要求不能在地面堆积矸石山;同时,矸石山占用土地,成本太高。有人提出,能不能考虑在井下消化矸石?顺着这一思路,在国内外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2002年3月,邢东矿提出,研究矸石井下回填法。 矸石井下回填?这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想法:煤矸石井下回填要是那么容易,别人为何不干?这可是一个世界难题! 难题总要有人去突破!金能集团下决心要搞这个项目。他们自行研制矸石充填机,组织攻关小组,解决矸石充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设计并研制新的抛矸机……几十道难关被一一攻破。33个月,通过一系列的探索、试验、改进,他们完善了从矸石存储、运输到充填的整个系统。金能集团自主创新的“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研究”终于获得成功。 矸石井下回填法,就是在永久性煤柱里掘出煤巷,把井下生产中产生的矸石充填到井下替代煤柱,既可实现矸石不升井,不占耕地,保护环境,又把用常规方法不可能采出的煤炭资源采出来,提高资源产出率。 矸石抛填机“扭动身躯”,扭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1个多小时的井下跋涉,在地下900多米的一个巷道尽头,记者看到,由金能集团自主研制的矸石抛填机“轻舒长臂”、“扭动身躯”,由皮带输送过来的矸石就被陆续抛填在巷道里。陪同的人员告诉我们,这条长长的巷道前面,就是由煤矸石充填起来的。煤挖空了,但矸石撑住了煤巷,地面不会塌陷。 由于所有矸石已被全部充填到井下,邢东矿实现了建筑物下的安全采煤,并多回收了煤炭资源。邢东矿生产技术部工程师谢国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充填1米巷道,多产煤1.3吨。断面25立方米的巷道,每米创直接经济效益12000至13000元,年创效益2000万元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投产仅数年,邢东矿就从保护煤柱下回收原煤12.15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600多万元。 矸石井下回填后可有效保护耕地,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煤矿,将减少占地大约100多亩。 此外,矸石提升、运输、修路、占地、管理、运营等费用全免。 更重要的是环保意义。地面煤尘污染没有了,矸石山污染没有了,矿区环境大大改善。 那么,井下充填的投资成本是不是很高?据介绍,邢东矿矸石井下充填首期工程总计投入335.8万元,而多挖出了42525吨煤,按490元一吨计算,减去每吨平均成本,等于1594.7万元,实际获利1200多万元。“这笔账,要多合算就有多合算。”谢国强笑容满面。 四两拨千斤,成本较低的矸石回填技术在全国煤矿大面积推广潜力无限 2005年12月,邢东矿矸石回填技术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近日,来现场考察的各级领导和专家们指出,全国煤矿特别是条件类似的矿山,均应推广矸石井下充填,这是我国煤炭工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据介绍,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偏低。如果采用这项技术,可大大节约煤炭资源。如果全国煤矿下面的矸石都不再运出来,能节约多大的一笔费用!2005年全国产煤21.1亿吨,矸石山占地约在20万亩以上,这还不算煤矿井下开采使地面塌陷造成的耕地破坏。开采年限越久,堆放面积越大。如果采用这项技术,每年将大大节约土地。同时,避免造成污染,地面的治理不再花钱,又节约了可观的一笔费用。可谓“一举数得”。 金能集团邢东矿矸石回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目光。美国、英国、波兰、印度、越南等国家的有关人士先后到井下参观考察。已有来自全国各大煤炭企业集团的68个团次到邢东矿井下参观学习,有三家煤炭集团已按照邢东矿的井下回填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在评价邢东矿矸石回填的做法时说,此举实现了密集建筑物下巷采,提高了煤巷资源产出率。实现了矸石不升井,避免了矸石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建设绿色矿山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认为,成本较低的矸石回填技术,在全国煤矿大面积推广,可谓四两拨千斤,潜力无限。(彭嘉陵 梅术坚)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农业种质资源将有“家”可归 降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 今年资源份额已用完 今起我们 社会消费环节资源利用率低下 以新资源观实现科学发展(一 警惕生态资源成为“免费午餐 节约资源的多维意义 旅游资源开发不可杀鸡取卵 台 昨天 今天 明天 新京报:我们需要怎样的“城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