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通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通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勇    资讯来源:四川水利信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5

  清山绿水,美丽如画;农家小街,自然和谐……近年来,通江县通过生态修复,共治理水土流失320平方公里,短期内让森林覆盖率由36%迅速增加到42.86%,实施水保生态修复工程的小流域人均增收272元,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增加,实现了人水和谐、山川秀美。

  移民,再生大山的“伤迹”


  诺水河镇聂家沟村村民曾希文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达40多年,没水没电,他靠烧荒种地养家。2004年,全县在聂家沟小流域实施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工程,让老曾移到山下居住。如今提起这事,他连夸党的政策好,既让他“搬”好了家,又使山上的树长起来了。


  2004年以来,通江县对诺水河镇聂家沟小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共改造滩涂地200多亩,移民62户、304人,建成了水保生态移民一条街。实施生态移民后,移民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80元,粮食增收100公斤,彻底解决了以前困扰多年的饮水、用电、入学、就医等难题。该流域1500公顷有林地得以自然修复。


  通过移民,推动修复,是通江县再生大山“伤迹”的一大举措。把地广人稀的高山区划分为若干生态修复区域,将居住群众移向公路、沿河地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干扰和破坏,使区域内的整个生态得到休憩和恢复。


  为确保移民工程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在土地、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并给每人合理的建房补贴;水保、农业、国土部门优先给移民户划拨口粮田地;对撂荒地由乡、村出面协调以优惠价格由移民耕种,既开发了撂荒地,又使移民增了产,居民增了收;对移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生存能力,使移民移得走、留得住、能增收。

  改习,紧缩能耗的“食管”


  2006年前的高家河流域,人们以柴草为燃料,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自高家河小流域新建成2座小水电后,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同样,煤碳资源丰富的北部花花塘小流域,过去群众的燃料大多为薪柴,水保部门与当地政府大力宣传以煤代柴,实行补贴,使当地老百姓放弃了多年以薪柴作为生产、生活燃料的习惯,流域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改变生活习性、调整燃料结构,是通江县为促进生态修复而探索的新路子。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产业和产品,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在银耳、香菇生产地区,推广银耳无菌木生产技术和稻草、秸杆替代原料技术生产香菇,既减轻了稻草、秸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使全县4000公顷的森林得以妥善保护。三是改变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生猪生喂技术等,大力发展沼气和节柴灶,减少薪柴砍伐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能源结构,促进林草植被自然恢复。


  目前,全县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节柴灶和沼气池,共改灶2600口,修建沼气池5200多口,保护了4200公顷森林。今年,县畜牧和水保部门联合推广生猪生饲料喂养技术,全县70多万头生猪绝大部分采用生饲料喂养,仅此一项可节约薪柴15.78万吨,5090公顷的有林地将得到有效保护。
协作,搭好修复的“平台”


  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通江县加强各部门协作,形成了政府导演、水保部门搭台、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捆绑资金,捆绑项目,共唱一台生态自然修复“大戏”的格局。


  去年以来,广纳镇祁雨河小流域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坚持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财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保护有林地5200公顷,实现群众人均增收350元。像祁雨河小流域一样,全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各治理区域积极推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推广沼气池、间作套种、等高带状耕作、轮作;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舍饲圈养工程。充分发挥了综合防治的优势,扩大了生态修复范围,保证了生态修复效果。


  除搞好各部门协作外,县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为全县进一步搞好生态修复搭建了制度“平台”。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为滇池建“肺”造“肾” 昆明
    生态修复 "局地起沙"灾害不再
    京津冀共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
    河南纠正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绥棱“寒地黑土”生态修复三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
    “这两年,鱼又回来了”:太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