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关注节水型社会建设:五年节水690亿立方米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高云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9 | ||||||||
编者按:在我国,缺水是人所周知的,用水的效率之低、浪费水之严重、节水的潜力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促进节水,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版从今日起特推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系列政策解读,上篇从宏观层面解读《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篇从中观层面报道节水先进城市青岛的节水之路,下篇从微观层面讲述一个工厂、一个农场、一个机关和一个社区的节水做法,以资各地借鉴。 严峻现状―― 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均值1/3,“十五”期间年均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目前,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有110座。仅“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 但另一方面,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用水方面,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达2.5―3.0公斤,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而先进国家一般为80%以上。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程度也很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宏伟目标―― 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 ――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 ――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 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 重点领域―― 推广普及节水技术,开发利用海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源利用。 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保障措施―― 4大任务任重道远,8项措施为落实目标提供政策保障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人民日报》 (2007-04-19 第02版)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不尽思绪为水忧——写在“世 天津:节水型社会轮廓初现 水专家为节水型社会疾呼:调水 北京种植不怕“渴”玉米可节 中学生给市长寄调查报告掀起 棉花种植节水潜力巨大 陆浩: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 广东水质性节水“唱”主角 水利专家为苏南太湖流域减污 工业节水潜力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