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评估长江经济带优质水源 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

Eedu.org.cn 作者:组委会    资讯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2-6
摘要: 2月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2月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寻找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评估研究报告》,并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包括贵州赤水河、青海三江源、江西阳明湖、安徽佛子岭水库和湖南澧水河等长江经济带的河流型、湖泊型及水库型水源地。

“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包括公众网络推选、科研机构调研检测和专家评定3个环节,力争客观、全面地对调研的水源地予以科学评估。其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国家“水十条”的实施,宣传水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让公众知晓我国有哪些真正称得上“好水”的水源地,加强全社会对优质水源的认知和保护。活动同步在相关媒体开辟了专题报道,在寻找“中国好水”的同时,对不注意保护水源地,随意污染水源的行为,也予以客观报道。

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于2017年4月在贵州赤水河流域启动,随后又赶赴青海、江西、湖南和安徽等地调研。活动组委会评审专家,依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现场采集水样后测得的水质数据,综合评估、分析水源地的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状况、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和流域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严谨审核,并参考媒体记者现场采访调查报道等,最终产生了以上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入选名单。


 

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出席“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并致辞 

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当前中国水形势不容乐观,是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400座城市缺水,全年缺水500亿立方米,而每年又排放废水730亿立方米,如果能把70%的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轻地表水污染,又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他肯定了“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的工作:“活动的开展宣传了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绩,同时激励更多政府关注水源地,还可提高公众的节水、爱水、护水意识。

万本太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必须着力做好7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着眼恢复水生态健康,加大力度治理黑臭水;污水处理厂要100%提标,达到一级A标准,城镇污水应100%进行处理,达标排放;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负责制、考核追责等制度;开展全民节水护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出席“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并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代表活动主办方在会上介绍,首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自2014年7月启动,产生了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入选名单。首批入选“中国好水”水源地的政府和环保部门,结合“中国好水”的调研数据和评定报告,充分采纳技术支持单位和专家组成员的建议,制定了区域水源地保护策略,并充分落实水源地保护措施,为“河长制”和“水十条”的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守住了可贵的优质水源,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彭宾谈到,2017年4月启动的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探寻的水源地集中在“长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的饮用水安全关系沿江5亿多人的健康。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工程。此次“寻找中国好水”行动发掘出的各个“好水”水源地,当地政府和民众用切实的行动,守护住了我们的生命之源,为全国水源地保护及环境问题整治做出良好示范。这是一次发现和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充满正效应的社会行动,对于探索怎样保护好水资源、水财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对于“中国好水”水源地,国家要持续进行跟踪报道,宣传治水、护水的先进经验,依托“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的技术支持单位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专家资源,持续为优秀水源地提供治水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彭宾介绍,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多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有效做法的经验总结,为新时代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这部法律将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和“水十条”提出的新措施予以规范化、法制化,责任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监管更全面,惩处更有力。“应继续深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严格执法监管,加强部门协作,依法推动‘水十条’深入实施,不断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致辞中谈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好水的形成需要特别苛刻的条件,大气、水、土壤环境都要好,差一个都不行。“‘寻找中国好水’从表面上看是找到了好水源地,其实背后说明各水源地有效落实了‘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水气土各方面都保护得比较好。这意味着当地的自然水循环是健康、和谐的,对社会水循环而言,它意味着自律的、节水的、减排的、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条件基本都具备了,才可能有好水。这个活动反映了绿色发展理念及关心民众身体健康的初衷,是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具体而积极的抓手。”

王院士还强调,“水源地的评选是实地考察、背靠背检测的过程,连检测人员都不知道水样来源于哪里,检测出来专家反复两次讨论、筛选,定出最后的结果。整个活动程序严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

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支持单位,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寻找中国好水”活动技术评估体系的构建,及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评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则采用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各水源地都进行了上百项指标的检测分析。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文强,解读了各优质水源地的水质指标检测情况。他指出,2017年,通过对赤水河等5个水源地进行现场取样,参考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和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质指标检测分析,一般理化指标,生物指标、毒害有机污染物指标等111项指标进行解读。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合现场测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形成了水质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显示,贵州赤水河等5个水源地透明度、溶解性良好,酸碱性适中,无肉眼可见颗粒物,氮磷与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相关水质标准,水中未检测出致命微生物、毒害有机污染物及饮用水消毒剂等,水样符合优质水源地的水质标准。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解读“中国好水”水源地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结果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介绍了“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的组织形式,回顾了首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地的评估情况,揭示了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结果。刘晓文强调,此次活动在科学机构评估和检测基础上,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发挥了院士、科技学者和管理人员的作用,将技术评估、专家评议、公众参与相结合。

他对比了两届“寻找中国好水”行动的区别:首届“寻找中国好水”立足于“点”源的饮用水源地,围绕我国沿海不同经济发展区域,自北向南纵向探寻好水,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构建优质水源生态保护的评估指标体系,实地评估、客观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现状。优质水源地评估指标体系包含水源地保护、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环境管理和区域发展等5个控制层20个指标。首届活动的直接效益是饮用水源的水质改善,间接效益包括因项目实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创造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开展流域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在多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应用推广提供了途径和范式。

 

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的地方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在流域尺度探寻优质水源的“面”,即在我国经济总量占重要位置的“长江经济带”流域,按照河流型水源、湖泊型水源、水库型水源自西向东横向探寻好水。专家调研组梳理了国内外水源生态环境保护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及管理机制,分析汇总了水源影响因素;通过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等,构建了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实地评估、客观评价了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专家调研组采用“差异驱动法熵值法”建立评估方法,通过灵敏性分析、独立性、相关性分析和实地评估,在客观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各水源地按照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区域发展、保护机制5个方面19个指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评估,并建模分析,最后评出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

“这5个水源地的共性是‘四好’,即水质好、资源好、生态好、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刘晓文还分别介绍了5个水源地的优势与不足:如贵州赤水河流域的优势是生态创建力度较大、生态创建格局日臻完善,不足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突出,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青海三江源水资源丰富,水源保护力度大,不足之处是环境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需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江西阳明湖的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但环境管理有待加强;安徽霍山佛子岭水库和湖南张家界澧水河的优势均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两个水源地的环境管理还需加强,区域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刘晓文表示:“水源保护面临着发展与保护如何双赢的压力和挑战,唯一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希望各水源地认真研究评估结果,以评估促发展,保持优势,弥补不足;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希望‘寻找中国好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入选“中国好水”水源地的代表——青海省环保厅副厅长冯志刚、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江西崇义县副县长朱志勇等,在会上纷纷表示,将以获得“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为动力,高起点定位,谋划长远,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的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当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在污染物排放、环保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

“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专家和媒体记者的支持,他们为活动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活动组委会还为地方政府、调研组专家、媒体代表等颁发了“中国好水”特别贡献奖。

国家环保部、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部委、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领导,以及来自贵州省、青海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和湖南省的地方政府代表,环保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央级媒体记者等,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