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黄河生态遭严重破坏 渔业过度繁殖酝酿新矛盾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宋振科 王… 资讯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2 | ||||||||
渔业过度繁殖酝酿新的矛盾 不过,由于渔业过度繁殖和人为活动,也让资源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三门峡黄河湿地珍稀鸟类白天鹅死亡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毒杀事件,它折射出流域生态保护的矛盾。其实,根据湿地的特性而言,适度的开发是必须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岸研究所教授陆健健说,对湿地的开发适宜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方面保护,一方面要使它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反对者认为,湿地一旦污染,生物链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生态环境了。中国林业学会森林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罗菊春说;“湿地的生物脆弱性特别突出。” 调沙试验被指严重破坏湿地 黄河小北干流的清淤疏浚试验,就遭到从生态角度考虑的陕西当地林业部门的一致反对。 新民滩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中下段右段合阳县境内,主要是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期望能降低潼关高程、减少小浪底水库入库泥沙,设计的淤区范围位于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2006年10月18日,建设单位黄委会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发布“黄河清淤疏浚小北干流新民滩试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众告知,很快收到许多反对的声音。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刘诗峰认为:调沙试验对减轻下游泥沙淤积是杯水车薪,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却非常大。调沙试验工程施工地占去了湿地的1/3,把合阳湿地的瀵泉和处女泉都毁掉了。整个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湿地的供水枯竭,湿地不复存在。 专家呼吁建立河流绿色走廊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的中方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提到流域生态保护时说:流域也是有生命的。流域内健康的湿地、森林与河口等生态系统,具备调蓄洪水、净化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人们不能光注重开发利用河流的经济功能,而忽视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变河流的自然状态。随着河流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河流绿色走廊,是维护河流生命的前提。(郑州晚报记者 王杰/文) 资料链接 中国候鸟迁徙途径就南北向而言,其迁飞途径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 西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内蒙古西部干旱草原、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鸟,如斑头雁、渔鸥。它们迁飞时可沿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邛崃等山脉向南沿横断山脉到四川盆地西部、云贵高原甚至印度半岛越冬,西藏地区候鸟除了东部可沿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向东南方向迁徙外,有部分大中型候鸟还可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尼泊尔等地区越冬。 2、 中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冬季可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以及经过大巴山东部向华中或更南地区越冬。 3、 东部候鸟迁徙区 包括在东北地区、华北东部繁殖的候鸟,如鸳鸯、中华秋沙鸭、行鸟鹬类等。它们可能沿着海岸向南迁飞到华中或华南甚至东南亚各国;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越冬。 除以上3个迁徙区域外,还有冬季从蒙古和原苏联亚洲部分迁到中国越冬的部分冬候鸟,如黑雁、蒙古沙行鸟等;另外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某些种类的候鸟,因季节影响而进行的短距离迁徙和某些种类自西向东的迁徙。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浙江用鱼苗修复江河湖海生态 我国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 2004年渔业污染造成直接损失 淮河污染水体进入江苏 洪泽湖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