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只有自然安全了,人类才能安全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5 | ||||||||
据报道,美国国家珊瑚礁协会的海洋生物科学家认为,亚洲一些沿海国家过度捕鱼,鱼群减少导致海藻过盛,而太多的藻类会遮住阳光,阻止珊瑚礁生成,此外,全球变暖导致温室气体被海水吸收,使得海水酸性增强,珊瑚礁因此遭到严重腐蚀破坏。由于过度开发,东南亚早就是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有大量红树林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为了发展旅游业和养殖捕捞业,一些保护性的礁石、沙丘和海岸线上的植被,要么被炸掉,要么被推土机夷平,使得有些国家失去了抵御海啸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说地震和海啸不可避免,那么可以说,对大自然的破坏加剧了灾难的损失。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注定要成为无根之木。印度洋沿岸许多国家,它们的确从旅游开发、渔业养殖等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好处,然而,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就注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将是脆弱的和不稳固的。去年12月28日,有关国际机构统计表明,海啸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30亿美元,随着灾后统计的深入,这个数字显然还在不断增大。这意味着,多年的奋斗和努力所积聚的财富,将可能因为灾难而付诸东流。 短短数小时的海啸给人类造成了十多万的伤亡,这样的杀伤力是任何一次恐怖活动都不能出现的。因此,印度洋海啸给我们更大的警示在于,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或许不是来自于恐怖主义、也不是来自于地区冲突、局部战争,而是源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日益衰竭,环境的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最终的安全。 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诺贝尔和平奖有史以来首次颁发给环保人士,这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全球环境安全的紧迫与艰巨。 而地球环境安全之所以危机重重就是因为,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没有提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对于环境安全还存有麻痹思想———无论是农民为了养虾大肆砍伐红树林,还是旅游业经营者用泡在海水里的木桩子支起海鲜馆,或者是在滨海胜地的海岸悬崖畔建起了旅游别墅…… 这些现象不只是在印度洋地区出现,在全球都可以找到类似环境被破坏的影子。 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让地球环境继续遭受蹂躏,直到它有朝一日再也不具备可供人类居住的功能;要么,与地球和谐相处,人类由此获得持久、稳定的幸福。 海啸为人类判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事实。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碧水绿岸亲近自然 西宁建成1 “自然与生命的瞬间”环保摄 巴丹吉林自然与生态 动物权是人类对权利认识的新 华南虎"留学"南非学野性 200 绿色聚焦:POPs威胁人类 怎样 人类触角伸向太空带来的问题 上海九段沙设立我国首家湿地 欧盟让化学制品为人类造福 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