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绿色创建 >> 生态省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设“生态省”应强调环境价值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建设“生态省”应强调环境价值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6

    应当强调环境的生态价值

    联合国曾经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做过一个实验,把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叫在一起,在热带雨林当中砍掉了一公顷的树木,然后计算它的价值。经济学家计算的是,如果造纸或者是做家具等等,它们能够换来的价值是多少?生态学家则把这片森林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的生态功能、生态服务能力,对水、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等等都算进去。最后计算的结果是生态价值高出生产价值31%,二者之比是1:1.31左右。由此可见,在过分强调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略它的生态价值之后,人类实际上欠了大自然的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指出,要建设生态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珍视环境和生态的生产力,正确计算生态或资源的价值。目前各省通行的经济核算与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没有扣除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成本。而我国现行的GDP核算的公式为GDP=C(消费)+I(国内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M(进口);“政府支出”部分涵盖范围广阔,把污染治理和防治费用,灾害的预防和补偿费用都包括进去,这样就出现了污染愈大GDP愈大的怪现象。假如加上由污染带来国民健康损失而产生的医疗保险费用,最后会使核算数值更高。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一部分是以环境损失为代价的,如果将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的损失扣除,真正有效的国内生产总值要比现在少。如据水利部的研究,1998年度,我国水污染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总量高达2475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基础和价格难以确定,是造成自然资源目前难以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已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多年,但长期处于“欠量补偿”的状态,即收费大大低于治理成本,更低于生态环境损失,没能体现环境的价值。资源价值是资源经济管理的基础。由于缺乏这一基础,使得环境经济政策收效并不显著。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签署的《21世纪议程》提出“应在所有国家中建立环境与经济一体化的核算系统”。采用环境核算体系和评价自然资源价值是实现环境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尚未取得实质进展。在建设“生态省”的时候,应当强调生态或资源的价值,要设计出合理的策略,把环境污染成本和生态伤害成本都摊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社会的消费成本中。

    生态补偿立法是当务之急

    “生态省建设论坛”着重探讨了“发展权平等”的问题,讨论如何发挥“环境生产力”。不少代表提出,必须“让良好的环境成为优势竞争力”。而当前,在有的地方,良好的环境往往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原因就是生态的价值得不到正确定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指出,现在,科学发展观是每一个地方的追求目标,而某些环境优势地区,为了摆脱贫困,却仍然以快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为了今后在生态上少欠新债,生态补偿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顺利进行生态省建设,急需各地出台有关生态补偿的方案,将补偿范围、对象、方式、标准等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他建议分三步走:一是力争出台“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若干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二是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出台“生态补偿条例”;三是在“条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出台“生态补偿法”。法规的制定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补偿原则;三是坚持因时制宜、分阶段推进原则,可以考虑经过3个五年规划共1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建成完备的生态补偿制度;四是坚持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原则;五是坚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

    重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本次论坛关注的热点,也是一个词的两个侧面。循环经济不仅在工业上大有作为,在农业上也具有良好的前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建设生态省,必须从宏观引导的层面,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农村过多施用农药、化肥,造成难以治理的面源污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翁伯琦认为,发展以立体农业为特点的循环模式可有效控制污染。如种养结合的林间种草养禽,林草为禽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和饲料,禽吃害虫和粪便肥田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是一举多得的农业循环利用之路。立体种养型在稻田高效、低耗、低污染、改善耕作体系方面也得到体现。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晓青:全国12个省区开展生
    生态省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
    全国第一生态省的和谐诉求
    "2006中国•海南生态省
    山东: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
    水问题掣肘河北生态省建设
    遏制环境恶化趋势 四川行动开
    展示生态省建设成果 搭建环保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省建设的
    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生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