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环保产业从朝阳到先进路还有多远?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10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7
摘要: 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环,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经历了高速发展,行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更吸引了很多外部企业涌入。盛筵已经开启,“十三五”时期的环保产业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环,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经历了高速发展,行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更吸引了很多外部企业涌入。盛筵已经开启,“十三五”时期的环保产业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的单独列出不同,这份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整合为绿色低碳产业,并到2020年成为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之一。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与《“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同,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仍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细分领域更多。

本报记者对话行业协会、环保企业负责人,解读《规划》内容,听他们分析“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环保产业将有哪些不同?

开始啃硬骨头,按效果付费将对行业产生根本性影响,能源、环保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协同现端倪

“高歌猛进。”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历史上环保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的发布,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5年的市场规模为9500亿元~1.1万亿元。同时,节能、环保及资源回收3个细分领域出现了大量优秀公司,目前环保相关上市公司已经达到77家。

进入“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环保监管体制改革、排污许可证等管理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将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任务开展。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环保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会更大,环境监管更严,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更强。

“但好干的活都干完了,环保产业发展将在‘十三五’进入攻坚阶段,肉吃完了,就该啃骨头了。”黄炜认为,经过“十二五”的快速发展,很多领域的治理已经取得成效,加之供给侧改革、削减过剩产能等因素,煤电、钢铁等传统工业市场的需求会减少,环保产业市场向VOCs治理、非电行业等细分领域延伸,对企业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在谈及“十三五”时期环保产业面临的最大不同时,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走向效果付费模式,这将对行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水的方面,要改善城市流域断面,对环境技术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气领域,为改善空气质量,对污染物治理的覆盖面更广;固废领域也会覆盖更多废弃物,对物质循环和资源化提出更高要求。“从效果出发的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对节能降耗、物质循环等方面的关注,而不再是仅关注技术对污染物消除的狭窄视角。”

“此次《规划》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整合为绿色低碳产业。”易斌认为,这个变化正好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能源、环保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环保产业如果不能和资源循环打通(尤其是固废领域),其增长空间很有限,因为仅基于污染物消除的工业化思维达不到生态化的更高要求,也违背自然规律,使价值链被割裂,更会因为各个行业以成本为中心的做法而发展受限。用更大的尺度发展环保产业,将3个产业甚至包括工业和经济发展本身来接通环保,才有这个产业的发展空间。”薛涛说。

实现两万亿元目标挑战有多大?

行业秩序和商业规则建立是关键,另外还要,警惕投资炒作

《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力争超过两万亿元。其实,“先进环保产业”的提法不是第一次出现,《“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概念,但是此次的内容更加细化。

易斌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导向:环保产业要加强生态环境新理念运用、工艺流程设计全面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使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从而实现综合环境效果、能耗、低碳、经济性等指标的升级。

在易斌看来,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要力争达到两万亿元,“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不付出点努力是不行的”。根据他的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年的产值增长率达到15%。

“实现两万亿元的目标,最大挑战在于行业秩序和商业模式规则的建立。”中信证券环保研究员凌润东表示,现在,很多社会资本也瞄准了节能环保产业准备进入,出现了很多低价中标、恶性投标及治理结果不合格情况,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对此,政府要更加专业、综合全面地来选择环保治理方案,而不是最低价中标。“建立健康的行业规则和良性竞争,才能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凌润东说。

毫无疑问,环保产业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投资市场的“香饽饽”,不少央企、国企转型进入环保领域,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也给予高度关注。但是,火爆的市场投资背后,相当一部分都是短期炒作行为。

“这些资金进来以后,一边低价拿项目,一边高溢价收购项目,然后到处讲故事,最后从股市中获得收益。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环保产业失血的过程。而真正体现长期投资的PPP项目进展并不理想。”易斌直言,一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注水”,实实在在投入到研发上的资金是大打折扣的。

此外,装备制造水平、运营管理能力、专业人才、行业自律、信息公开等,都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凌润东表示,节能环保产业大部分时候需要企业与政府签订合同,很多企业受制于政府资源及渠道能力,无法做大做强,出现了很多地方性的小型环保企业,国内尚未涌现出威立雅、苏伊士那样跨国环境治理服务商,行业集中度仍有待提升。

政策支持从何处着力?

转变企业观念,精准政策扶持

根据《规划》,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深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说:“此前有观点认为,这一模式推广有困难。实际上,困难的根本在于企业能否改变观念,注重治理的专业化。”

他表示,目前,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舍不得投资,不少企业守法意识不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和违法处罚,二是实行治理模式的改变,推行专业规范的第三方治理。“一旦打开工业污染治理市场大门,第三方治理能够得到推广,行业产值将增长得更快。”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均表示,环保作为具有公益性的产业,政府需要以更精准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当前,随着环保项目单体规模越来越大,最值得重视的就是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加强对项目绿色属性的认证规范,完善对企业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绿色门槛”,保证资金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要推出更多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执行细则,加大政府贴息力度,切实解决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在环保领域发挥更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亦宁认为,可将环保治理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先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据他透露,“十二五”期间,财政部曾想通过补贴先进环保装备以提高先进环保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但随后经过多部委会签后没有了下文。

今年国务院发文再提“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王亦宁认为,这将是对国内顶尖环保技术装备企业的利好。“因为目前政府部门是采购进口环保设备的大头,未来将会像公车采购一样一律用国产设备。”而《规划》中提到的,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将可能作为今后政府采购的指导目录。

“在‘十三五’的发展中,环保产业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保行业也需要更多的跨界链接,以全新的产业形态拥抱未来。未来,环保产业将承载越来越多的期望,也需要越来越大的合力来推动。每个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就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改善的最大动力。”赵笠均说。

(本报记者刘秀凤执笔,本报记者崔煜晨、张蕊、张杰、徐卫星共同采访)

“十三五”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扩展为绿色低碳产业:一是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是服务于其他行业的绿色发展需求的。二是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发展的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契合。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节能与华北研究所副所长李博洋

期待“十三五”,进一步完善环保相关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环保产业走出“大发展、大并购”的格局,提高市场化程度;实现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互融”,真正走向先进环保产业。

——和君集团合伙人朱文奇

政府应该用扩大生态广角的思维来规划和管理环境系统,引导产业界有序思考和用心解决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

——江苏宜兴凌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清成

“十三五”期间,进行集成创新和发展先进环保产品对行业是考验。之前我国环保行业在这两方面“听说早,发展晚”,现在明确了方向,将鼓励和促进国内环保产业补齐短板。

——盈峰环境新闻发言人焦万江

先进环保产业可能包括先进装备制造;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包括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工艺的产业化。

——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功弼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