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河北 >> 正文

河北200万亩耕地试行季节性休耕

Eedu.org.cn 作者:周迎久 张铭贤 …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0
摘要: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为了让土地休养生息,实施季节性休耕后,村民不再种植耗水量大的小麦,只种植雨热同期的玉米,浇地少了,施肥少了,有政府的补贴,收入总体没减少。

本报记者 周迎久 通讯员 张铭贤 高占峰

“我们村已经连续3年实施季节性休耕了,一年只种一茬玉米。所以,收完玉米我们家的‘三秋’就过完了。”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下博村农民石福林说,实施季节性休耕后,村民不再种植耗水量大的小麦,只种植雨热同期的玉米,浇地少了,施肥少了,有政府的补贴,收入总体没减少。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为了让土地休养生息,通过用地养地结合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从根本上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起,河北省开始在黑龙港流域进行季节性休耕试点。近日,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厅了解到,在前两年已经累计季节性休耕104万亩的基础上,今秋河北省将再行季节性休耕约96万亩,总面积达到200万亩左右。

耕地如何休养生息?

调整种植模式,实行一年一熟制

“以前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现在耗水量大的小麦不种了,让土地修整一季,只种一季玉米或杂粮,降雨就能满足农作物水量需求,同时地力也得以提升,不仅用肥少了,玉米的品质也好了很多。”正是秋收大忙时节,石福林一边捡拾掉在地上的玉米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不种麦子后,村民施肥明显减少了。”

对于河北省来说,试点季节性休耕更大的意义在于节水。河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由于多年严重超采,已形成7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农业用水,尤其是小麦用水成了“吃水大户。”

“由于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降水量小,小麦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如今,通过季节性休耕,实现了一季小麦休耕、一季玉米雨养,这实际上是充分利用玉米雨热同期的优势,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深州市农牧局技术站副站长孟俊介绍说:“目前,深州市季节性休耕实施面积是4.12万亩,涉及6个乡镇31个村6000余户,亩均减少用水180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741.6万立方米。”

调整种植模式,实行一年一熟制是河北季节性休耕的一个主要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休耕,河北还将开展多种种植模式的探索。

近日,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2016年度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种植结构调整和农艺节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一揽子实施方案中《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实施方案》对季节性休耕做了明确要求:在地下水超采区,河北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改为一季自然休耕,一季雨养种植模式,即全年只种植一季雨热同季的玉米、油料作物、杂粮杂豆或牧草的一年一熟作物。

此外,河北还鼓励休耕种植“二月兰”、黑麦草等绿肥作物,推行“一季生态绿肥、一季雨养种植”种养结合模式,既减少灌溉用水,又能培肥地力。探索发展旱作冬油菜+青贮玉米、旱作冬油菜(绿肥)+夏玉米、旱作油葵+早熟谷子等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

休养后土壤肥力如何?

减少化学品投入,养地作用明显

深州市下博村属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连续3年休耕,不少种植户表示,“和以前相比,小麦的肥料不用再投入了。地有劲儿了,种玉米施用的肥料也减少了。”

河北省农业厅对11个县(市、区)73个休耕点的调查显示,休耕小麦后,节水作用明显,休耕期间平均减少灌溉3.8次,节水约180立方米/亩;其次,休耕减少了化学投入品的施用,每亩耕地可减少化肥使用26公斤(折纯)、农药0.5公斤,减轻了化学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休耕实现了养地,休耕地与非休耕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但速效磷含量提高0.3%,速效钾含量提高0.12%,养地作用明显。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轻休耕季耕地扬尘污染。目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正在研究玉米复种二月兰技术。据介绍,二月兰作为越年生绿肥植物,全程不需要灌溉,而且能够抑制农田扬沙。初步测定,种植5年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2~0.3个百分点,减少化肥使用20%~30%,使后茬作物增产15%~20%。

除二月兰以外,在河北沧州等休耕地区,当地农民还通过种植黑麦草、冬油菜等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解决了冬春季节耕地裸露容易扬尘的问题。

记者从《实施方案》中看到,今年河北将在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6个市的56个县(市、区),调整种植模式200.31万亩,实现地下水压采3.6亿立方米。其中对2015年度实施的103.65万亩持续补助, 2016年度新增96.66万亩。6市中衡水市休耕面积最大,约69万亩。此外,河北还将在上述6个市的14个县(市、区)实施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14.45万亩。

季节性休耕既是种植方式的改变,也是制度的创新,应跟踪评价试点成效。河北在印发《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试点地区,要开展试验研究,准确全面收集相关数据,为全面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要重点试验研究一季休耕后的亩均减少用水量、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等)及物理性状变化等情况;农户减少一季种植收益变化情况等。

休耕后农民收入如何?

政府给补贴,农民收益有增无减

休耕后,收成减少,农民的收益如何保证?

“休耕能够在我们村推行开来,主要是政府的补贴给了我们‘定心丸’。休耕后,一亩地政府补贴500元,补贴资金会通过‘一卡通’直接发到咱农户手中。”下博村农民李锦辉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小算盘,“一亩麦子减去化肥农药等成本后,纯利润也就500元左右。现在我们不用费劲种了,政府就给500元,收入总体差不多。但是休耕后真正将俺们农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腾出时间打工,收入明显增加,还能照顾家里。”

记者从《实施方案》看到,今年河北季节性休耕政府补贴资金逾10亿元,种养结合或旱作模式补贴资金总额约1445万元。在补贴标准上,河北明确提出,实行一年一熟制的每亩补助500元,补助资金按照“先实施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程序进行,验收合格后,通过“一折通”或“一卡通”拨付。补助对象包括项目区调整种植模式的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

此外,对采用旱作冬油菜+青贮玉米、旱作冬油菜(绿肥)+夏玉米、旱作油葵+早熟谷子等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的,河北将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由各相关市农业(农牧)局和市财政局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发放,提倡物化补贴。

政府补贴给了休耕农民兜底性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收益,不少休耕地区农民开始尝试轮作经济作物。在下博村,记者欣喜地看到,农民已开始习惯一年只种一季的种植模式,全村4000余亩耕地中,一半种植了玉米,一半种植了辣椒、杂粮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据了解,一亩辣椒一季纯收入可达3000元,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总收入还要高。同时,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轮作,避免了土壤养分的片面消耗,有利于调节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据了解,休耕的200万亩在河北粮食种植面积中占很小一部分,因此对于粮食安全不会造成影响。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