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环境保护部黄润秋副部长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致辞。
10月13日,海南省政府毛超峰常务副省长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致辞
10月1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致辞
10月14 日讯 10月13日至14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 年学术年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为“环境科技创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任官平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环境保护部黄润秋副部长,海南省毛超峰常务副省长,中国环境 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刘文清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等领导和嘉宾出席 并作重要讲话。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 1800 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在开幕式 上,主办方还颁发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6)光大环保优秀论文奖”、“《中国 环境科学》2015 年度十佳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6)光大环保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现场
黄润秋强调,“十三五”期间,环保科技工作要紧紧抓住“支撑环境质量改善”这个牛鼻子,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理论创新、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环境保护能力,努力为提升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黄润秋指出,今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创新在环保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黄润秋强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一是要建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体系。要按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组织实施好水专项“十三五”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重点专项,并尽快启动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探明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等科学问题,突破以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
二是要建立环境风险防控的科技基础体系。在当前全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降低环境风险水平。要加快推进污染物的环境基准研究,建立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深入研究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控制技术体系;加强区域/流域环境风险预测与模拟技术研发,形成区域/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三是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要建设和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立开放的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机制,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黄润秋副部长还指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大的学术社团,拥有43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和8个工作委员会,团结了6万多名会员。多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带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黄润秋副部长同时要求学会除了在科技评估、政策咨询、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保持优良传统之外,还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环境保护工作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把全国环境保护科技领域的人才、资金、项目、基地等各类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整体提升我国环境学科的理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二是推动创新创业结合,学会要搭建企业和科学家的桥梁,促进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三是加强环保科技知识的传播。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也指出,环境科技工作者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上。不仅是发表几篇文章,要努力使科技成果能够落地,为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刘志全、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刘羽、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彼得·沃纳等分别就“大气污染时空发布、区域输送与排放通量现场监测技术”、“我国北方草型湖泊的环境生态保护方略”、“‘十三五’环保科技标准工作思路”、“区域生态学: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路径”、“国家自然基金委‘十三五’规划及环境领域资助概况”、“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策略”等议题作了主旨发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现场
围绕此次年会主题,年会共设一个专题论坛(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一场优秀环保技术推介活动和16个专题研讨会,分别围绕“工业生态化发展”、“绿色经济与产业发展新模式”、“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工业园区生态建设”、“2016国家环境与健康”等主题展开讨论。(供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