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主方针,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主线,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黄河战略,济南市着力构建黄河—泰山生态大走廊,突出泉水与黄河灵魂;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山泉湖河城林田”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格局;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基本建成生态济南,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
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济南市实施PM2.5微克攻坚行动,严格管住扬尘,实施工业企业全行业、全环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推进机动车“车路油”精细化管控及更新替代工程,将VOCs、NOX减排总量纳入约束性考核体系,带动多污染物、多污染源协同控制。统筹开展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推动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确保实现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消除市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初步形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景象。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济南市不断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按照耕地土壤类别实施分类管控。以关闭搬迁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场地、污染地块为重点,加强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强化源头预防,健全建设用地全周期管理制度,减轻新增土壤污染。
为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济南市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统筹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完善医疗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提升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循环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
济南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生态补偿、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以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为 “强省会”战略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