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在京成立

Eedu.org.cn 作者:邓玥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5/12
摘要: 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近日在北京成立,

本报记者 邓玥

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近日在北京成立,旨在联合各界力量深入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论坛首批成员来自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领军人物。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进落实碳中和

目前,全球已有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在我国,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立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一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这种关键的历史时点,我们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当前,最重要的是把对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升和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和战略部署上来。” 能源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原党组书记傅成玉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杜祥琬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方努力、社会各界的参与,论坛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便于各界专家特别是青年专家,集思广益,聚集各界人士智慧和资源,深入研究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机制、碳排放源头控制,碳中和国家战略,重大科技专项等问题。

会上,由“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发表的《“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呼吁,各界力量一起督促各国加快制定有效的全球气候政策框架,建立起政府、企业界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全球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宣言》倡议,积极响应和配合我国的低碳承诺,设立企业减排目标与企业气候变化战略,长期指导企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等。

■ 有针对性地补短板,着力点首先放在减排上

白重恩表示,清华大学在持续钻研、推进低碳方面的相关研究,经济管理学院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能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经济学建模分析全国碳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碳税政策下的综合评估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碳金融市场分析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等多项国家纵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碳中和目标给全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他表示,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将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参加论坛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和调研实践,与各方携手前行协同发展,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杜祥琬指出,国家发改委目前正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具体行动方案,合理确定主要领域、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组织实施若干行动。在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框架下,编制出台煤炭、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民工、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实施方案。

“目前我国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能源的路径依赖很厉害,必须有针对性地补短板,把着力点首先放在减排上,同时也要注意增大碳汇、碳吸收、碳利用,弥补碳边际效应。”他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如果把1.3倍进步到1.0倍,意味着实现同样的GDP,每年的能耗可以降低10亿吨标准煤。

同时,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我国新的发展机遇,会催生新科技、新能源、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和新投资,深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

■ 千方百计降低绿色溢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王广宇指出,要重视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零排放的能源或技术成本比化石能源或现有的技术成本高多少?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降低绿色溢价。”

“我国出口贸易多为碳密集型外向型企业,碳关税会为此类企业带来新挑战,迫切需要企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降低产品碳排放。”他建议,要有核心技术突破,比如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等,只有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才能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强调, 应让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作用、使社会成员出于利益动机而产生自觉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内生机制”。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小奇建议,产学研各界加大努力和协作,推进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耦合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商业应用,例如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碳捕集、碳封存、二氧化碳重复利用等。针对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他建议出台更多有利于行业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良性竞争,降低非技术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金南建议从8个方面推进落实碳中和。一是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方案,二是确立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三是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四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五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碳达峰,六是加快建立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七是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八是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法。

多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据悉,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直播和线下参会形式,在线观看人数超200万人。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