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云南 >> 正文

丽江天蓝地绿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Eedu.org.cn 作者:蒋朝晖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3
摘要: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积极挖潜创新,着力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发展丽江实践,倾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丽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蒋朝晖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积极挖潜创新,着力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发展丽江实践,倾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丽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奠定绿色发展基础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介绍,2022年以来,丽江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丽江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丽江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分批分次推动建成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污染源污染防治,全省首家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黑烟抓拍系统,累计收集数据747.2609万条。2022年以来,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位列全国、全省前列;2023年上半年有效监测的174天中69天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丽江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入抓好高原湖泊、农村生活污水、黑臭和劣Ⅴ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四水”保护治理。全市12个河、湖、库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河湖,评定成绩居全省第二,全市河湖长制2022年度考核为“优秀”,考核排名全省第三。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是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程海水质稳定在Ⅳ类(pH、氟化物除外),拉市海水质保持Ⅲ类,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Ⅱ类;全市35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率为91.4%,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丽江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和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全面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确保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全力推进“多规合一”。编制《丽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划定“三区三线”。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208.46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5.07%。全面开展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8499.70万元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2021年青藏高原东南缘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169个矿山,修复面积669.9765公顷。

丽江市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按照《丽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2023年底需完成43个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0个,完成率116.28%,设施覆盖率为87.72%;2023年底需完成35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7个,完成率134.29%,设施覆盖率为82.46%。

丽江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2月,丽江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始终坚持以高水平举措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模式。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9:36.2:49.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其中,与旅游业关联较强的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70%。在比重超过30%的二产中,工业占56.5%,而工业中,水电、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行业和用绿电生产、净零排放的单晶硅生产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0%左右。

丽江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品牌”。全市7家企业成为云南省“定制药园”,“金芒果”牌芒果连续三年入选云南“十大名果”,丽江云全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滇重楼入选云南“十大名药”;2022年,由“一县一业”带动全市“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59.83万亩,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254.24亿元,全市特色农产业基地规模达到193万亩。

积极发展林草生态产业。全市累计培育林草产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4家、市级115家。发展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经济,完成种植9600亩。2022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63.3亿元,同比增长20%。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