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力推我国核设施安全达国际先进水平

Eedu.org.cn 作者:田野    资讯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3
摘要: 公众普遍关注的信息公开和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否有了新章法?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就这些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解答。

3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远景目标》(下简称《规划》)。作为核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组分,这部《规划》给核与辐射安全派了什么活儿?公众普遍关注的信息公开和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否有了新章法?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就这些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解答。

美国一辆运送核电厂发电机组的货车,全长超过120米,车轮多达192个,以保证载重和转弯能力,是世界上最长的货车。


 

问:为什么编制《规划》?《规划》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事关公众健康、环境安全、社会稳定,我国早已将核安全纳入到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并向世界庄重承诺我国将制定中长期核安全发展规划。

为全面统筹“十三五”时期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牵头,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历时3年完成《规划》的编制。

问: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规划?有什么创新点?

答:《规划》作为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和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专项规划,是实现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核安全观为统领。《规划》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强化纵深防御要求,持续开展核安全改进工作;明确落实中央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方责任,体现社会共治理念;强调标本兼治,既关注核设施运行安全,又关注老旧核设施退役安全;坚持自主与协作并重,既强调借鉴国际经验,又注重我国核与辐射安全实际,制定针对性措施。

二是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为根本宗旨。把人身健康和环境安全作为“十三五”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根本出发点。

三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规划》提出加快管理创新、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任务措施;推进我国核设施安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汲取国际经验教训,分享我国良好实践,强化科普宣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四是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围绕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规划目标、安排重点任务、设置重点工程、提出保障措施。

五是以能力建设为支撑。主要指核科研、核应急和核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

六是以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为目标。《规划》要求,“十三五”我国核设施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不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的核事故;到2025年,我国核电厂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其他核设施安全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大亚湾核电厂反应堆进行中微子试验的装置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举措?

答:《规划》包含6项目标、10项重点任务、6项重点工程和8项保障措施。

6项规划目标为:提高核设施安全、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放射性污染防治、核安保、核应急以及核安全监管这6方面水平。

10项重点任务包括:保持核电厂高安全水平、降低研究堆及核燃料循环设施风险、加快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处置、减少核技术利用辐射事故发生、保障铀矿冶及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安全、提高核安全设备质量可靠性、提升核安保水平、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推进核安全科技研发、推进核安全监管现代化建设。

6项重点工程包括:核安全改进工程、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工程、核安保与反恐升级工程、核事故应急保障工程、核安全科技创新工程、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8项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配套、优化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文化培育、推进公众沟通、深化国际合作、完善投入机制。

问:“十二五”期间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是核设施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指标位于国际同类机组前列,在建机组质量受控,新建核电机组设计指标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隐患得到消除。

二是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一批早期核设施退役项目;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西北、西南、华南区域处置格局,并处置一批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完成一批铀矿冶设施的退役任务。

三是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持续降低。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由“十一五”时期的平均每万枚2.5起下降至2起以内,为历史最低水平。各类废旧放射源及时得到收贮,确保了公众和环境安全。

四是核安保体系不断健全。《核安全法》立法进程加快;核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充,开建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基本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21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200余项核安全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点突破;核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调度的核事故应急工程抢险力量。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为世界第一


 

问:当前我国核能发展规模和核安全总体状况如何?

答:我国商用核电机组现役35台、在建21台,在建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另有研究性反应堆19座,核燃料循环设施近百座。全国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7万家,在用放射源12.7万枚,射线装置15.1万台(套),已收贮废旧放射源19.2万枚。30多年来,我国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2级及以上事件/事故。总体而言,当前我国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可控,全国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未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事件,基本形成了综合配套的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问:《规划》对强化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出哪些重要举措?

答:在监管硬件建设方面,《规划》主要考虑三点,一是依托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提高独立校核计算和试验验证能力;二是完善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省级监管机构仪器装备,提高现场监督执法能力;三是完善国家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按照中央、省级和重点地市级分级开展能力建设,强化重点港口、边境地区监测能力建设,确保核安全监管和核能事业同步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2015年8月17日,辽宁红沿河核电厂3号机组结束168小时试运行试验。


 

问:“十三五”时期我国核电发展将达到什么规模,有专家和媒体提出乏燃料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将是一个重要挑战,《规划》对此有什么具体安排?

答: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核电厂运行产生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影响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裂变材料资源,我国确立了乏燃料后处理的闭式核燃料循环政策,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乏燃料基金,以保障乏燃料后处理经费,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研发。核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中间阶段的试验)厂已经热试(热态性能试验),与法国合作建设商用后处理大厂项目的谈判也在进行中。

我国核电厂乏燃料贮存总体安全、稳定,但是部分核电厂乏燃料在堆贮存能力紧张,外运需求急迫。《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编制和发布乏燃料处置规划,依法明确乏燃料近堆干法贮存设施的安全审评要求,并提升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目前,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与核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规划》提出,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基本完成历史遗留中低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发布实施《中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规划》,开展5座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和建设,推进核电废物外运处置。开工建设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推进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选址与场址调查,加快高放废物处置研究。

问:《规划》有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公众对核安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答: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作为我国独立的核安全监管部门,注重建立公开、透明的核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涉核项目环评报告、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审批情况和相关文件的公开,强化项目建设阶段的公众参与,核安全公众沟通取得积极成效。

《规划》明确将“公开透明”作为“十三五”时期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核安全公众沟通责任,完善公众沟通机制,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将核安全基础知识纳入教育和培训体系,继续推动核与辐射知识进入社区、中小学及干部培训课堂。依托企业,建设10个国家级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教基地,强化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宣传功能,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政府主动公开许可审批、监督执法、环境监测、事故事件等信息,并加强解读。         (资料来源:环保部官网 田野/整理)

秦山核电厂内部一隅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