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4年监测保护区 “传说”中的野生动物出现了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代林刘… 资讯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8 | ||||||||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岷山山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和大熊猫种群。同时,岷山山系还分布着金丝猴、扭角羚、林麝、马麝、小熊猫、绿尾红雉、雉鹑、珙桐、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动植物。为保护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岷山从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起,已经历44年风起云落。至今,岷山山系四川境内已建立2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19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个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2007年5月,省林业厅野保站向本报独家披露2003-2006年岷山山系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监测数据显示,岷山地区野生动物大量增长,一些“传说”中的野生动物现身;但与此同时,人为干扰因素也在大幅度增长,威胁生物生存的人类活动从15种上升到了26种,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人兽共路”现代版 傍晚,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清(溪镇)唐(家河)公路在暗黛色山间蜿蜒穿行。“吱———”,陈万里踩了个急刹。前方公路上,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移动。仔细一看,“黑熊!”同行的人叫出声来。 憨憨的家伙似乎并没有因为遇见一个更大的“钢铁家伙”惊慌失措,抬头望望,嗅嗅,不慌不忙踱着步子,穿越公路,消失在漆黑森林里。 “这条路原本是县城到保护区管理处唯一的人行通道,现在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动物走廊。”陈万里淡淡地说。身为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副科长的他,和野生动物打了10多年交道。 “从保护区检验站到管理处10公里的路上,尤其是傍晚,最容易遇见野生动物,有黑熊、羚牛、金丝猴、斑羚等。”距离最近的一次邂逅只有3米。 “岷山地区野生动物数量显然提高了,才有这种现代版人兽共路景象。”省林业厅野保站工作人员古晓东笑眯眯地说。他的手里,是5月份完成的一份《2003-2006年岷山山系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目前,岷山山系20个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固定监测样线163条,监测面积占四川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0%左右。 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共得到15084个动物信息,包括足迹、实体、粪便等,记录到能确定学名的野生兽类约160种。其中,信息量位于前三位的是:大熊猫2216个,羚牛1484个,斑羚1031个。进入“前10名”还有川金丝猴、野猪、鬣羚、毛冠鹿、林麝、黑熊等。还可以说明问题的是,岷山地区的生物数量在增加。2003年,大熊猫记录到506次,为记录最多的动物,羚牛记录到313次,金丝猴161次。而2006年,大熊猫的数据是660次,羚牛上升至407次。 “大熊猫的监测数据远远高于其它动物,人们会不会得出岷山地区的野生动物中大熊猫最多的结论呢?”记者问。 “这只是一个记录到的数据。”古晓东解释,这些监测路线都是围绕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活动环境设计的,因此遇见率较高。通过对比长期的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线路上的动物遇见率,推测该区域物种资源变化状况。 陈万里透露,上世纪90年代后期,唐家河曾经做过一次野生动物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保护区生活着包括鸟类在内近390种野生动物,羚牛数量最多,有800只,川金丝猴500只;而最新调查数据是,羚牛1200只,川金丝猴1000只;动物种类也变成了425种。 “传说”中的精灵出现了 一些绝迹几十年的大型兽类动物也开始出现。在海拔3200米的唐家河保护区大草堂,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了晚间活动的云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那简直是一个意外,惊喜中的惊喜。”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拍下的家伙身长数米,全身花白色,滚滚的小圆眼熠熠闪光。 而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2006年,长海鸟类监测样线中,血雉数量最多,羚牛、金猫、黄喉貂也有分布;扎如沟线路则有大量黑熊、斑羚;日则至原始森林一线,黑熊、岩羊、苏门羚、金猫数量多,羚牛很容易发现实体,但豹猫最多。更有惊喜的是,发现保护区来了两个新物种,乌雕和绿头鸭。其中,绿头鸭分布在天鹅海和草海,此段是其重要的迁徙过渡带。专家解释,绿头鸭本是在更北方繁殖的鸟类,由于保护得力,生态环境接近原始状态,绿头鸭、赤嘴鸭等在保护区内繁殖成为留鸟,大天鹅、白鹭等也在保护区内水域越冬。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地区距离大都市最近的保护区,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大都避人远遁。在平坝河谷地带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负责人尚涛语气得意:现在,每年野外监测都能遇到“传说“的野生动物。2004年,在河谷地带两次遇见大群川金丝猴;2005年,在一个斜坡上遇见羚牛群。 以往,这些动物在高山草甸或森林深处才能遇见,而且远离人。“当时只有20米,50多只,为了拍照,我们慢慢靠近,15米、10米,忽然一头羚牛打了个响鼻,牛群立刻向山上跑去。”2006年,野外监测中,他们又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川金丝猴、朱鹮在我们这个地域都是‘传说’中的东西,书上记载着这个地区有,但20年来并没人见过。” 说起岷山生物多样性,肯定离不开熊猫的话题,这些生活在海拔2200-3000米高寒地区的“精灵”大有下山、入户串门的趋势。宝兴县永富乡中岗村夹金山腹地,山林茂密、环境优美,尽管平均海拔只有1700多米,并不是大熊猫的正常活动区域,但村里每一户人家都有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的故事。 一个样本的烦恼 在为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高兴的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办公室主任林凌博士也在担忧,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日益严重。 5月下旬,在成都召开的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上,专家们总结出5类威胁生物生存的因素。但实际上远远不止。省林业厅野保站提供的数据表明,干扰生物生存的方式从2003年的15类增加到26类,主要有盗伐、挖药、放牧、旅游、盗猎、开矿等,位于前三位的是放牧、挖药和盗猎。新出现的干扰类型呈上升趋势,如剥树皮、旅游、垃圾、探测油气等。 “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仍然是干扰的主要类型。”记者从瓦屋山自然保护区了解到,监测到的大熊猫在春暖花开季节活动少,而第三季度活动痕迹次数较多,因为一二季度时,当地竹笋、野菜出产丰富,大量村民上山采集,严重干扰动物的栖息。 为解决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给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虹口保护区发展起了休闲旅游,当地农民收入迅速提高,进入保护区偷猎、采药、打笋的人数大大降低。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员梁红英介绍,2003年巡护监测中,收缴猎枪6支,清除猎套和陷阱200多处;2004年,收缴猎枪4支,清除猎套和陷阱20多处;到2005年、2006年,基本没发现猎套和陷阱。 一个矛盾解决了,另外的烦恼又接踵而至。自1999年以来,虹口乡的游客数量迅猛增加:1999年6万人次;2000年10万人次;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授予虹口漂流“西部第一漂”称号,年游客量达40万人次,高峰期每天有1.2万人。龙池镇2005年也达20万人次。 大量城市人口涌入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活污水、垃圾不断增加,虽然当地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治理,但毕竟人潮汹涌,非法进入保护区旅游的现象不断发生。如此状况,给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难题。 目前,当地政府已从经营规模、环保达标情况等多方面,对从事农家休闲旅游的户数进行了限制,虹口乡控制在150户以下。而保护区也在做生态旅游规划,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和生态旅游活动进行规范。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等环保组织则在四川推行社区援助项目,如为社区居民改厨改厕,修建沼气池,提供无息小额贷款,帮助社区居民发展经济。 记者王代林刘佳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京西南首现野生褐马鸡 5000余只涉嫌走私野生动物被 保护湿地救受伤天鹅 农民爱野 卡拉麦里野生动物喝上“幸福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保护引起专 乌伦古湖150万亩湿地成野生动 野生动物,猎杀肯定不是保护 国家林业局称拍卖野生动物狩 去西藏玩 别买野生动物纪念品 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沿线修建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