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水质型缺水困扰太湖 治水之本在于治污 | ||||||||
作者:吴晶晶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20 | ||||||||
新华网南京5月19日电(记者吴晶晶)以“水乡”著称的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因水而兴。然而记者近日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太湖流域采访时却了解到,在这样一个本不该为水发愁的地区,人们如今却不得不受到“缺水”的困扰。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房玲娣表示,当前太湖流域局部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造成流域内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太湖水质总体上有所好转,但由于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居高不下,太湖地区水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太湖富营养化面积达到77%,流域河流水质评价为Ⅰ至Ⅲ类的仅占9.4%,超标河长占到了90.6%。 据了解,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亿立方米,流域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而流域年用水量在2000年就达到316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的用水需求,主要靠从长江、钱塘江引水及重复利用才填补了这一巨大缺口。 水质型缺水对区域饮用水供应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压力。太湖流域的常州市原本可以从本地河网中取水,但由于当地水污染严重,不得不花费巨大成本从20多公里外的长江引水。而无锡等地也重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善水源地水质。由于水质型缺水,苏锡常一些地区曾经对地下水大量开采,造成不少地方大面积地面沉降,沉降区面积已超过5000平方公里。 水质型缺水问题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污染造成的。有关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专家说,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域内的燃眉之急,但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解决,根本途径仍在于水污染防治。 专家表示,太湖流域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紧企业污染治理,严格实现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同时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使流域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此外还应该在全社会提倡节水,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太湖流域人与水的和谐。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2.3亿方长江清水解燃眉之急 环太湖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全国有11 40个城市缺水率达40% 水是如何“治”的——太湖采 “这两年,鱼又回来了”:太 太湖湖畔日记:湖州离湖更“ 缺水城市沧州的节水细节 取水超江河承受能力广州今后 三大技术“疗伤”太湖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