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采集雨水 印度退休军官实施缓解全球水荒好办法 | ||||||||
作者:欣华 资讯来源:市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9 | ||||||||
据《市场报》2006年3月29日第七版报道:从中国到阿根廷,从澳大利亚到美国,人们日益依赖于以不可持续方式从地下深处抽取的“化石”水,这可能使近40年来无人担忧过的问题——全球大饥荒死灰复燃。采集雨水运动或许是解决世界各地面临的一项环境挑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不久前刊发一篇题为《干渴的地球》的文章,指出人们不断地从地下深处抽取的“化石”水,可能使近40年来无人担忧的饥荒问题死灰复燃。 不能过度抽取地下水 按传统标准来看,农场主吉特巴伊·乔杜里堪称模范。他使用有机肥和天然杀虫剂,在其苜蓿地的边缘种植果树,细心照料奶牛。他每天挤出25升牛奶,并把它送到邻近古什卡尔村的奶站,从那里牛奶再被运往古吉拉特邦奶制品厂。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人,印度人才能免于挨饿。 然而,尽管它有种种好处,乔杜里占地2公顷的农场正在播撒全球灾难的种子。在种植喂奶牛的草料时,乔杜里完全依靠从地下深处抽取灌溉用水。在一年时间里,他的小小电泵从地底抽取的水是地面降雨量的两倍。这座村子的地下水位现在下降到地下150米深,而且每年下降6米,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球有成百上千万像乔杜里这样的农夫。从中国到阿根廷,从澳大利亚到美国,人们日益依赖于以不可持续方式从地下深处抽取的“化石”水。我们的集体行动可能使近40年来无人认真担忧过的问题——全球大饥荒——死灰复燃。 淡水供求矛盾激增 今天,世界粮食产量是二三十年前的两倍,但它种植这些粮食所用的水是过去的3倍。从自然环境中抽取的水有2/3用来灌溉庄稼。 在大多数地方,灌溉作物意味着修建堤坝并将河水导入灌溉沟渠。这对河流及其生态系统来说并非好事,不过河水至少在雨后会重新变满。但在一些地方,河水也不够满足灌溉用水的需求,于是农民们已经开始“自力更生”。 最触目惊心的例子是印度。在过去10年里,印度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赤脚”水文革命。农民利用租来的钻机和买来的电泵,开采地底下数千年都未曾受到侵扰的水资源。如今,2100多万印度农民利用地下水浇灌田地,印度2/3的农作物都是用地下水灌溉的。地下水正在耗尽。与河水不同,它不会很快恢复。而世界其他地区看来也要步印度的后尘。 关于印度农民每年从地底抽取多少水,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但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最近估计,这里每年抽取的灌溉用水约达250立方千米。这比雨水所能补充的多出至少100立方千米。农民无疑在葬送其子孙——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的未来。 其他地方已经在重演印度的地下水无政府状态。从中国、伊朗、印尼到巴基斯坦,受不断采水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逐渐干涸。数以百万计的小农场主买了水泵,从自己的田地底下抽水。沙阿估计,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这3国1年抽取的地下水可能总计约400立方千米,大概是雨水所能补充的两倍之多。这3个国家占据了世界用于农业的地下水总量的1半以上。 采集雨水成社会运动 在古吉拉特邦的偏僻农村,我遇到了印度退休警官哈拉德夫辛·哈德贾,他通过蓄积雨水让自己居住的拉杰萨马迪亚村大为改观。这里原来田地干裂,井里无水,形同沙漠,现在却变成林木葱茏、作物茂盛、池塘遍布和井水满溢的喜人景象。 哈德贾重新设计了村子的排水系统,以减缓季风雨水的流失速度,使它得以在专门挖掘的池塘中蓄积。水缓慢地从一个池塘流进另一个池塘。村民不直接使用池塘里的水,而是让它慢慢渗入到土里,补充地下水和井水。哈德贾说:“雨水并不比从前多。我们只是更好地加以利用。我们不让它流走。”就这样,村子里的水比过去多了1倍;打井时只需7米深就有水,而过去一度要打到30多米深。 关于这座不同寻常村庄的消息传遍了印度,并已经传到国外。“采集雨水”正在印度成为一场社会运动(据估计印度现在有2万个村庄在蓄积雨水),而它或许能为更为广泛的地区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墨西哥、秘鲁、中国和坦桑尼亚等国,政府和社区正在试验类似项目,以避免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帮助村庄获得用水控制权,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态平衡。沙阿说,这场运动或许是“解决世界各地面临的一项环境挑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西方有媒体竟称2031年中国将 全球温度创两千年来新高 二氧 保护全球旱地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生物的 中国气象局长秦大河:全球变 草原环境急剧恶化 印度黑冠鹭 科学家呼吁保护全球深海生态 全球变暖触动青藏高原 环境正 全球变暖致珠峰冰川消融 “只有核电才能解决全球变暖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