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 ![]() ![]() |
|
||||||||
治水保水源 浙江省兴建首批人工湿地 | ||||||||
作者:徐世翔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7 | ||||||||
人工湿地治污是一种被誉为用大自然的力量治污的新途径。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第二大“水缸”――牛头山水库源头的临海小芝镇,眼下正引进这种方法,在临海市兴建首批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深度有两三米,相当于一个被有规则填埋的大水池。池内铺绕大量分布着小孔的管道,并分层依次铺有卵石、黄沙、泥土等。其功用是让污水通过这里,在毛细渗透作用下,使有机质被吸收,从而净化水质。 两个月前,杏中村从浙江省上虞的一家公司引进人工湿地治污法,现在工程建造已接近尾声。 同时建造人工湿地的还有小芝镇的张岙村和下村桥村。在张岙村,村支书蔡冬友指着该村2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说:“半个月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从外面引进的麦冬草、玉簪、美人蕉、南天竹、吉祥草,今晚就会运过来,然后再栽种上去。” 据蔡冬友介绍,像麦冬草和玉簪,根系很发达,有利于吸收有机质,而美人蕉等植物则是为了配景。湿地建成后,既实用,又相当于一个小花园,能美化村里的环境。 临海小芝镇位于省级大型水库、临海市第二大“水缸”――牛头山水库源头。保护好60万临海市民和部分椒江市民的这口“大水缸”,两年前就受到该镇的高度重视。 据小芝镇党委书记洪昌强介绍,该镇2003年就以保护“大水缸”为切入点,争创省、市级生态镇,以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目前,前两个目标都已实现。为了达到第三个目标,同时抓好新农村建设,小芝镇正在构筑天然氧吧和生态绿谷。这三个村开展的人工湿地建设是其中的具体措施之一,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浙江宁波阶梯式水价节水初见 江水不敢饮不敢用不敢摸 重安 哥伦比亚森林火灾损失严重 水 浙江开始试行每人每日80-140 白洋淀问题病在管理体制 龙多 浙江森林覆盖率已达60.5% 浙江南麂列岛发现世界海藻新 西大洋有盆放心水 通化湿地仍在呻吟 和谐社会拒绝“大树底下不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