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沙地播绿人——万平
作者:张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9:42:02 | 【字体:

    人物介绍


  万平,59岁,原吉林省长山热电厂污水处理工程师。47岁那年,为改变科尔沁(吉林)地区遭流沙侵蚀草原荒漠化的境况,他辞去热电厂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扎根当地的专职环保志愿者。12年来,万平带领村民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探索,在科尔沁东南腹地,营造出一片沙地绿洲,阻止了流沙南侵。

 

  本报实习记者 张越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科尔沁沙地东南腹地,青青草香,淡淡花絮,和着温软的春风飘向1公里外的村落。在探春踏青的季节,这片渐渐被绿草苗铺盖的苍劲大地,孤独地遥立在一望无际的白沙深处。


  天好的时候,陆续有村民扛着铁锹赶到这里,追着一位头戴红色帽子的老乡,喊道:"万大哥,今天我能干点啥?""万大哥,我帮你整葡萄吧!""万大哥,你草地整了没?"


  村民口中的"万大哥",叫万平。一件老旧的迷彩上衣,一顶写着"荒漠--绿洲"的红色帽子,是他在地里劳作最常穿的衣裳。外加一个军绿色的水壶,一块掉了油漆的黑色塑料电子手表,一把铁锹……城里人的痕迹在他身上早已褪去。


  12年前,他从松原市的长山热电厂辞职,独自一人来到这片已被流沙侵蚀的同发牧场,建起了以"科尔沁(吉林)"命名的生态示范区。如今,示范区内早已呈现出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卷。进入到"画卷"里面的每一位来者,都会不自觉地忘记外面那片苍凉寂静的沙地。


  万平回来了,带着25年的承诺

 

    47岁,一切从头开始,等待他的是位于同发牧场8公里外、1500余亩寸草不生的沙地。


  万平和示范区的渊源,要追溯到1969年。


  万平16岁时,从长春到通榆下乡当知青,一待就是6年。"那时候到处都是苞米地,苞米都长得这么大这么粗。"说着,万平伸出手,用手指比划着约摸有1尺长、手腕粗的玉米。


  在不平静的岁月里,通榆就像一片净土。因为贫困,老乡一年都舍不得吃几个鸡蛋,万平初到的第一年过生日,村民却送来3个鸡蛋给这位城里来的年轻人。在他生病的时候,乡亲们不休不眠地轮流照料。有一次,万平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手,血流不止,一位叫王有山的乡亲从自己唯一的一件棉袄里,掏出大把大把的棉花烧成灰,给他消毒止血。即便回城多年,万平也不能忘怀这段温暖深厚的情谊。


  "回城后,我一直用乡里的生活标准要求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绝不乱花一分钱。我把钱都攒了下来。"


  后来,万平成了长山热电厂负责污水处理项目的工程师。周末和节假日,他凭着一身手艺和工业水处理的专业背景,常常能接到活干。"我有技术,又有学历,还明白点外语,特别好找活。我就寻思多干点事,多攒点钱,没准哪天能接济当年帮助过我的老乡。"


  在松原工作期间,万平一直寻找回报乡亲们的机会。那时候他也没想到,回报的方式是从草原恢复开始的。他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工资和节假日的打工薪水,在日后成了生态示范区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1997年5月,万平联系到了一个日本的投资团队,满心欢喜地把考察团带到了通榆。谁料,一阵阵浑黄的大风,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沙砾,让考察团望而却步。


  "没有投资者愿意到这样一个风沙环境恶劣的地方投资。"万平感慨地回忆着。


  后来,陆续有几个招商引资项目也全都失败。万平不甘心,试图自己投资。不过,当他真正以投资者的身份再回来,尝试规划了3个项目之后才明白:"这个地方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开展商业种植开发的项目。"


  返城的路上,通榆的荒凉与贫瘠,颤栗在万平的心头。"那时候啊,就觉着,二十几年了,老乡家里吃的苞米茬子没变,穿的粗布衣裳没变,住的土坯房子没变,唯一变的就是环境。沙地把草地给取代了。"


  "治沙!"两年间,这个想法在万平心头挥之不去。他辗转10次徒步考察了内蒙古兴安盟境内以及吉林省通榆县的同发牧场至乌兰图噶乡方圆2500平方公里的沙化地区。


  2000年,一篇关于王明海和远山占英在恩格贝沙漠的报道,深深地震撼了这个东北汉子。


  要治沙,工作肯定是没办法兼顾了,这意味着辞去公职且一切都没有了保障。斟酌再三之后,万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让一直忐忑的万平没想到的是,干了一辈子教育、时年81岁的老父亲,不但全力支持儿子这个在别人眼中完全"疯了"的想法,甚至一语戳破了他最后的顾虑:"这是好事!是给国家做贡献啊!你现在有力气,还年轻,想做就去做吧。我们的生活不用你管,你这么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能成事么?"知子莫若父,父亲一语击中万平心底。
  受到父亲的鼓励,万平坚定了治沙的决心。


  2000年,万平带着16万的积蓄,与通榆县第三机械林场一下子就签订了25年的《荒漠化治理承包合同》。"我后来一查,6月16日,我们示范区开工建设的那天正好是国际歌的诞生日,还是黄埔军校成立的日子。要不说,我最后能坚持下来呢。"


  尽管如此,万平在来通榆之前还是与妻子进行了财产分割。"在来之前,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女婿、好爸爸。可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总不能拖累了他们啊。"


  47岁,一切从头开始,等待他的是位于同发牧场8公里外、1500余亩寸草不生的沙地。攥着为期25年的合同,万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