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沙地播绿人——万平
作者:张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9:42:02 | 【字体:

    采访札记:治沙如何才能可持续?


  采访结束,记者有3点感受。


  第一,民间环保志愿工作不容易。12年间,万平为了示范区的生态恢复,买断了35年的工龄,投入了所有存款,甚至背上了高利贷。从一个人张罗建房,示范区种植、监测,到号召大家一起帮忙,到探索适应于当地的生态经济之路,道路艰辛。志愿者告诉记者,在示范区的工作,这么多年最难的就是缺人,人力、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志愿工作的一大难题。


  第二,沙地农户的生活真难。如果到万平的示范区做志愿者,他会先告诉大家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一个礼拜洗一次头,因为缺水。因为贫困,当地还有很多农户都没有见过吹风机。维持生计,是大家最基本的愿望。


  第三,关键在生存与生态之间寻找契合点。蓝天碧水草幽幽,这样一幅愿景图,在面对千百人的生计问题,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只要村民们不放弃开荒,沙地就永远得不到彻底的治理。如何在生存问题和生态问题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找到一个牵动二者的契合点,既能够带动经济效益,又达到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目的,是真正让当地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的关键。


  这不仅是通榆县治沙所面临的困境,在赤峰、呼伦贝尔,这样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生态治理的重要原因。有些困境,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但是可以探寻解决的办法。


  从植树种草、到山葡萄的项目,万平的环保志愿工作逐渐从专职的沙地治理向探索沙地的高效生态经济过渡。探索出一条“三步”进行的荒漠—绿洲工程。第一步恢复沙地原生植被,第二步周边栽植以原生灌木为主的立体防风林,第三步发展山葡萄经济项目。前两个步骤示范区的成功恢复为先导,第三个项目以种植赢利带动当地人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在自身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生态环保意识。只有当地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生态恢复的意识才能落地生根。


  其次,联合志愿者。万平寻求的办法是联系高校社团,年轻学生对社会有一份责任与激情,假期里有劳作时间,有相关专业研究的背景。同时,作为社会的后备人才,他们将会延续这一环保使命。


  高效经济之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困境。在志愿工作中,通过与农户的生态经济合作,能缓解环保投入与资金难募的缺口,以便更好地投入环境工作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