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沙地播绿人——万平  |  
    
   
     |  
    
   
    | 作者:张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9:42:02 | 【字体:小 大】 |  
    
   
    | 
      
   凝聚力量,唤醒环保意识  
   只有把有着共同环保理想的人们聚集到一起,唤醒固化在人们思想中得过且过的麻木意识,带动大家一起做,科尔沁剩余的49999平方公里沙地才能治理好。 
   “我明白现在都用价值衡量一切,很多情况下,一提到我们示范区的草地恢复,人们首先问的是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草地不像种树,根本没有办法衡量。没有收益,大家就认为种草是没有价值的,即便我们在这12年间探索的这个生态恢复模式是可以推广的,但是也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生态恢复的理念和经验很难传播。” 
   传播恢复草原生态的环保理念,唤醒人们对草原生态价值的珍视,是万平越来越重视的另一项工作。 
   扎根当地之后,万平看到了人与生态你进我退的变换关系,抓住一切机会宣传环保。村里开会现场、老乡家红白喜事的饭桌上,都成了万平唤醒村民的讲台。“生态的恢复工作最终要倚靠当地人来完成。这里条件这么苦,外面来的志愿者住一天行,住一个月行,住一年呢?一辈子呢?只有当地人参与到了生态恢复的工作中,环保的意识与理念扎了根,才能让环境有根本的改变。” 
   为了让生态恢复的意识在当地扎根,从2003年起,万平志愿担任同发中学的名誉校长一职,每周两次的环保课他风雨无阻。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万平还编写了环保教材,领着学生和志愿者走遍当地被牛羊啃食狼藉的草甸,自费带着他们到荒漠中探寻被黄沙覆盖的土地。 
   去年开始,万平还自筹路费,与学生志愿者一起,从哈尔滨到成都,走过了8个省、13个市,穿越6900多公里,站在了17所高校的讲台上,进行了一场场“治理心灵的沙化”公益巡讲。 
   “26万公顷沙地,5万多公顷流动沙丘,科尔沁草原被沙化的土地数量还在增加。”因为长时间的大声演讲,他嗓音变得嘶哑,他向志愿者介绍着吉林省和内蒙古交界科尔沁沙地的现状。许多学生被荒漠吞噬的草原困境所震撼,许多学生被他的责任和情义所感染,许多人从万平的课堂里走了出去,又带着学校的同学和师长走进了示范区。 
   2006年,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成为科尔沁地区率先发起的环保民间组织。在万平的号召和带动下,这个扎根最基层的民间组织,已经从最初的6人发展成了一个凝聚着来自农户、基层公务人员、高校师生、社会成员、中外环保同仁在内3000多名志愿者的环保组织。 
   谈起今后的打算,万平说:“我们做的工作,对于整个科尔沁地区太少了。只有把有着共同环保理想的人们聚集到一起,唤醒固化在人们思想中得过且过的麻木意识,带动大家一起做,科尔沁剩余的49999平方公里沙地才能治理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