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沙地播绿人——万平
作者:张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9:42:02 | 【字体:

  拓展高效生态农业,步履维艰


  "山葡萄种植项目到现在还在探索,主要是用高效农业耕作来替代乱垦土地的情况,致'富'只是治沙的先行,就怕规模一扩大又破坏了好不容易恢复的生态环境。"


  “我初期估计不足,以为环保工作很好号召和完成。4年后我才逐渐明白,没有经济上的收益、生存的保障,根本没办法让农民放弃原来的耕种模式。不改变现状,治理成果只能在维持中消耗殆尽。”起初的几年间,万平苦苦支撑示范区的恢复治理,但是周围农户不断在沙地上放养牲口、大面积耕作、破坏垦伐土地的现状,让他心力交瘁。万平一家一户地去给大家做工作,可是农户们的一席话,让他心里不是个滋味。


  “我们没有办法,不种地我们吃啥?喝啥?地里不产粮食,只有放牛、养羊、再开地。”农民靠大面积开垦沙地和散放牲畜获得微薄收入,这样一个维持生计的基本需求,让万平哑口无言。


  长期以来,在我国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沙化严重地区,农业种植遭到风沙侵害,庄稼产量很低,这样的结果就迫使农民开垦更多的土地,形成恶性循环,土地沙漠化也因此变得更加严重。在这些地方流传着一句俗语:“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筐,熬一锅。”


  然而,只要村民们不放弃开荒,沙地就永远得不到彻底的治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万平得知,科尔沁沙地可以效仿新疆吐鲁番,发展山葡萄种植农业,“种1亩葡萄的收益相当于种15亩~30亩杂粮杂豆的收益价值。”这个数据让万平兴奋不已。“在小块土地种植,利用高效的经济收益,使更大片的土地得到解放,休养生息,就能恢复植被。”


  万平一个人奔走于内蒙古、黑龙江、山西等地考察,在辗转各方请教农业专家之后,他把山葡萄种植项目带回了示范区。在进行了一年多的试验之后,他决定向农户推广。


  “为了让农民跟我走致‘富’路,真是费尽了心机。”他说,大多数村民看到他这些年栽树种草流水般地往地里投钱,却不见效益,没有人愿意跟着一起“瞎忙活”。很多人都在观望。


  为了引领村民们种葡萄,万平找亲戚、拉朋友,他掏钱请技术人员到屯子里指导,带着乡亲们到外面学习,只要乡亲们愿意干,每亩900元钱的葡萄苗购买费用他帮助承担500元。最终,一共有11户村民加入了他发起的科尔沁沙地葡萄分会,率先尝试山葡萄种植。


  万平激动地说:“这十几户乡亲,是在为吉林西部近千万农民承担着风险。”


  也许是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2005年,还未能领略山葡萄种植项目稍有起色的欣喜,一场考验随着鸡蛋大小的冰雹倾盆而下,一夜间即将丰收的葡萄田毁于一旦。


  眼瞅着全村人一年的辛苦劳作都倒在了地里,葡萄籽散落遍野,跟着一起种葡萄的农民开始打“退堂鼓”……万平一咬牙,用市场价的10倍收购了剩余的200多斤山葡萄。


  “都赔了,就没人跟着干了。”万平的执着感动了乡亲,人们开始信赖他并追随这个外来的城里人。


  直到2008年,葡萄价格开始回升,苦苦挣扎了4年的高效生态种植开始在乡里生根。只是,逐渐向好的形势,并没有带动示范区内更大规模的种植。从2009年到现在,3年的时间过去了,示范区内种植的山葡萄总量仍然维持在两万株。


  “山葡萄种植项目到现在还在探索,主要是用高效农业耕作替代乱垦土地的情况,每户只是比种杂粮杂豆多收入了一些,致‘富’只是治沙的先行,就怕规模一扩大又破坏了好不容易恢复的生态环境。”他执拗地坚持在乡里推广致“富”项目,又同样在坚持着生态恢复的初衷。


  万平的执拗打动了乡邻,“万大哥是来做好事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他一起种葡萄,农闲时人们还到示范区做志愿者。


  “之前总是我挨家挨户地说,你们要干嘛干嘛。现在大家一有时间,就跑到示范区里来,追在我身后喊,万大哥我能干点什么?”说到乡亲们的态度转变,万平丝毫不掩饰从心底透出来的自豪。


  从“老万”到“万大哥”,简单的一个称呼,其中的变化,却不止如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