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研究生每天手绘支教图并筹钱为学生建绘本屋 |
|
作者:吴洁瑾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7 18:31:59 | 【字体:小 大】 |

127张手绘图片,详细记录了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定西支教团团长陈敏媛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2015年8月,陈敏媛来到甘肃定西一个海拔3000米的美丽山村支教,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她成为了乡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美术、书法和写作。尽管当地条件艰苦,但是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
在海拔3000米的山村支教
在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陈敏媛以高出华东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40分的高考成绩报考了很多人视为“冷门”的社会工作专业,“我喜欢‘助人自助’的专业观念和为弱势群体赋权和增能的服务方法。”陈敏媛说。
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拼音,陈老师就手绘了一个拼音挂图。
在大学毕业的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决定:放下一切,去偏远山区支教一年。
支教团来到了遥远的西北甘肃,这是一个海拔3000米的山村, 那里用的是窖水,每周只能下山去洗一次澡;冬季严寒,达到零下三十摄氏度,室内靠的是烧煤炉取暖。
“每天,我们一大清早就要起床上早读课,要自己劈柴捡煤生火,然后要备课、上课,每餐都要自己做饭,放学后经常来回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去学生家里家访。这样的日子,看似艰苦,其实却也让我更加贴近生活,让我停下脚步学会感受生活的简单和美好。”陈敏媛说。
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虽然我没学过绘画,但每天坚持绘画。”陈敏媛说。
“刚开学时,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的拼音学习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就自己手绘了一张拼音表,孩子们很喜欢绘画的表达方式,早读课的时候都会齐声朗读拼音,一个学期下来,都有了很大进步。”陈敏媛说。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