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2009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
NGO珠三角“低碳”试验
NGO呼应国际气候谈判
全球十大NGO/NPO简介
武汉NGO,困窘中长大
震区NGO,摇摆在进退之间
NGO在重建中成长
“金蜜蜂•公益汇”…
NGO这一年:在理想与现实…
乐施会廖洪涛:专业能力…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研究 >> 能力建设 >> 正文
高级搜索
商业金融机构接力NGO 小额信贷禄劝模式解剖
作者:陈小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8 14:06:47 | 【字体:

 

  NGO孵化信用机制

  和其他地区的小额信贷试验不同,禄劝的农民们新获贷款来自农信社,后者的资本实力让贷款的来源不再那么紧张。

  农信社可不是慈善机构,禄劝县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皮臣武说,“我们信用社不单是为了扶贫,还要讲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很难。”

  在这些贷款发放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抵押程序。相比偏僻的地理位置,抵押环节才是阻碍商业贷款进入贫困农村的关键因素。

  对于这些只有茅草屋没有商品房,只有牛没有汽车的农民来说,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抵押物。

  芹菜塘社区有一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县信用联社眼中可以替代抵押物的信用基础,贷款实际上发放给农民个人,但从形式上是交给这个社区,统一还款。

  这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有过类似的经验。2002年到2007年5月之前,社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过一个“社区发展基金”。这个基金的贷款本金来自香港乐施会,利息由社区自己商议决定,所有的利息作为积累留在村内。这是那几年里芹菜塘社区仅有的“融资”通道。

  社区管理委员会要组织村民讨论基金的还款周期、利息分配、逾期惩罚方法等,再一条条写下来张贴于众。这笔基金培养了农户们处理贷款和经济事务的初步能力。

  “这笔社区基金不是接济他们的,而是借给他们。并且由此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资金和管理社区的能力。”香港乐施会昆明办农村生计项目副经理冯明玲介绍说。

  这家NGO组织首先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村里修一个水窖,修在哪里最合适;新有一笔钱要修猪圈,怎么用才最好——每一件村里的事都提倡“参与式”讨论。“就这次向信用社贷款的事情,我们就自己开过两次全村大会。”张明德自豪地说。

  培养了参与意识,NGO还要培养村民的参与能力。“他们受教育比较少,基本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上了四五十岁的人基本都是文盲。”乐施会禄劝项目办副经理袁如海介绍说,仅是培训记账人员,就要从数字123的大写开始从头教起。

  在防范贷款风险的具体措施中,乐施会借鉴了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做法,建立了5户联保制度,让村民们自由组合,互相担保。一旦一户出现还款困难,其余几户都要督促甚至替其将欠款还清,才能领到下一年的贷款。

  “这个办法把农民紧紧捆绑在一起,信用的基础就牢固多了。”袁如海说,首先熟人社会不讲诚信的成本就比单个农民高得多,其次为了第二年能再借到钱,从没有发生过农民欠款不还的情况,还贷率一直是100%。

  “只有乐施会项目在的村子,我们才敢放无抵押的商业贷款。”皮臣武去过芹菜塘一次,村民自我管理基金的能力让他惊讶。

  现在,社区里新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农民养猪合作社。这个新成立的组织已经替代了原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开始商讨社区管理。养猪合作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扩大到了8个人,首要目标是组织讨论养猪之道。

  “我们想去正式注册申请为一个协会,有了法人身份之后,合作社就能直接办理贷款或者集中采购饲料了。”袁如海的同事曹兴福说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