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想者的片断(四)
发布时间: 2005/7/27 16:12:00 被阅览数: 485 次 来源:
诗哲魂文集
|
|
(48)被天才埋没的悲哀
因为不是天才你感到被世俗埋没时的悲哀。在那些奇异的感受中,你看到那些所谓天才的人物多么可笑,玩弄天才的把戏。
这样的时刻,我彻底意识到一切写作都是为那些天才的抵达做好准备,没有我们又怎么能有天才的成功呢?!
在一定的写作心态下,我经常使自己陷入如此的状态,认识到自己写作的幼稚,但我还是不放弃地进行这种徒劳无益的写作,打发自己空虚的一生。在认识到自己与天才很远的悲伤境地时,我仍然要继续写下去。
(49)网络培养共同的文化
在网络上写作与阅读,是在共同创造一种思想的现场性或写作互动性以及交流、认同的空间文化平台,每一个人带到写作和阅读中来的文本,既有让人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又有令人失望的阅读。
一个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的书写,都在边缘处拓开这个网络的空间,阅读与写作的自由让人们的心灵在瞬间扩张,我们用写作或阅读形成了一个网络的空间文化,使它成为写作和阅读的自我塑造力量。
在自己建立的网站、网页中,我们拥有了一片国土,一片森林。培养着走向未来的极具个性和独立的精神和文化。它们在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成为扩展的精神地图。
读着他人每一天回复或写出的帖子,我改变了自身的理念,我发出自己的意见,参与到这个空间文化意识的创造中来。
(50)超越专业之上
超越出专业的文字评论,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极限冲击四平八稳的社会现实的状态写作姿态,使文字达到一种耳目一新的震惊效果。
你可以从未曾有过的角度去思索这些问题,竟然得到了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世界的专业化往往使得整体或陌生化的东西变得非常希奇。很多人就是在轻信专业判断的权威而忽略了自己思想的直觉。
有时,直觉的感触从寻找到事物表层的特征入手,它既是艺术的综合,又是凸现了特征的。
要能够从广泛或整体的视角来俯视整个生命的进程。因此,一切评论都需要从专业之外寻找直觉的力量,来冲击已经陈旧的叙述风格或观念。
(51)思想现场性
思想的现场性与日常生活交流的场所之间,好像它们之间存在非常大的距离,是什么将其融贯起来?让思想的直觉思索始终能够返回到当时产生的思想的源头。在原点阅读中我们注意到思想家们在思想现场性中的行走、思辨以及运用当时语态和用句中的细微差别。
在体悟性的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思想在现场中清新的流动。常常是这些原点中的思想原发性,启示了我们当前日常生活形态中的言行。历史的偏离就是我们返回到思想起源的现场中去,在日常场所的思想中我们遗忘或遗弃了一些东西。文化与教育就是从思想家现场到日常生活的现场达到一种彻底的融贯,这正是我们学习阅读经典著作原点与参与日常生活场景中一种生活态度和立场。
(52)缺少深度的精神世界
在个人生命中要不停顿的造成遭遇精神世界的事件发生,增加生活阅历或阅读体验中的各种冲突与矛盾。
我从阅读中感到:与19世纪西方人相比,当代的普通人可能有相当自由的飞行旅行,却很少有徒步中遭遇到精神事件的危机,有更加深入实地的思考与感悟。
思想的活动停留在事物表层之上浮动与飞奔的滑行中,而过去时代的人,他们更多的经历了行走,使思想的停顿下来以及感同身受的陷入精神危机。
这样的书写创造的精神与文化自然要比我们深刻的多。
为什么当代人要被现代性的浮躁和浅薄所笼罩,而不能更加实地的参与到真正的精神生命事件和危机中来。
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的情感日渐的衰落,日益的没落和颓废,我们把一切都交给技术而忘记或忽视了人类心灵的深度。
(53)身心上的重负
我是否绝对自由?我不时的凝问:身心上的重负是谁强加于我?我对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会产生怀疑的精神?一定的苦难感所造就的生活为什么当代人永远不会理解为幸福呢?
这是命运使然,还是生活赐予我的遭遇所致?总把自我精神的重负放大到整个民族与人类的共同体中去,或许,我天生就这样经历人生,经历这样的重负的自我。
相对于那些比我活得更艰难的人,我好像在天堂;对于那些强过于我的人,我感到内心的嫉妒与愤恨。
这种心态下的心灵与情感怎么是健康的呢?我将自己推入到无病呻吟的地步?还是将自己敏感的意识和脆弱的意念放大到自己所处的世界之外。这样的重负人生是应该如何评价呢?我真得很不清楚。深深地陷入到精神危机之中不可自拔。
(54)冲动的激流浸漫了我
咖啡流经了血液的每一处,在我的体内发出鲜红的膨胀。意识里涌动的热情像雨后的彩虹,它跨越了我生命的某些极限。
在写作的快乐与飞升中,生命的成长和涌动中,崛起与呼唤都在这漫长的期待一个季节的到来。
我们把什么留在人世间呢?幸福的微笑还是美丽的身影?
思想中飘动的风铃在我的心中发出声响,一种成熟的甜美,就是体验在快乐的波浪中盈盈的流动。
完美与诗意的文字就是在漆暗中流动的液体,他们弥漫了你所有的时空。其中有粘稠、明亮和清爽的各种复杂的感受,生命在快乐的极限处经历了爱和欢喜就是这样。
(55)创造生活的多种可能
阅读经由思考给这个世界增加了未曾有过的知识、情感和体验,这种触及现实的感觉结构,才是我们介入生活和精神的一种现实力量。
在我们面对现实状态面前,语言的介入现实的状态就是思考的力量,就是一种生活的理解,一种对生命本体的绽放。
我们来到世间是思想的活着,可现实的介入到属于我们生命的时空,在思想文化的这个浩瀚无际的蓄水池里,我们每一次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水花和涟漪呢?
感受的结构连接了阅读与现实生活的处境,我们从这里爆发了对未来重塑的力量与激情,从而也创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实践。
(56)世界图景转瞬即逝
世界图景是流动在媒体中、是人们心中或在书籍中、电影和网络中流逝的画面。人们被影像和文字的世界图景所包围,我们穿越不了这厚重或透明的认识之墙,我们又无能的驾驭这个充满图像的世界整体。这就是一种现实的困境,生活在这迷惘的图景之中,那么究竟什么在图景之后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像在图景中行走和游动的人,那些变迁和飞旋的事物,多么像舞台的布景一样,瞬间就可能消失了。
世界的图景是我们介入生活的开端,我们自身就在图景之中,这些演变的风景影响了我们每一天的理解和阅读。现代人在这种流失的图景和背景中选择自我的生活。对于这个浮现于每一个人眼前世界的图景,我们更多的是遭遇现代性的迷失。一个人在不断变化的图景影响或信息爆炸中生存时——他的内心和精神呈现为分裂的状态,被撕碎心灵正在侵蚀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同时还造成灵魂新的危机。
(57)心灵的能量
人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聚集起来等待一个总的爆发。
生命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就是期待这样的时刻出现。所有阅读、经历以及写作的训练,都是为了某一个伟大者的思想出现,让他的智慧在我的体内形成一种力量,构成新思想创造或爆发的能量。
一旦你体会到这种能量在你身心上没有了,消散了,你的生命不再有冲动了。那么,你的生命就可能到了一个尽头,或者彻底的衰退了不再可能有更大的创造力了。
你不再有能量的源泉,不再有能量创造属于你的世界。
一个人的生命意志就是要不断保证心里的能量源泉,像泉水一样的涌动和溢满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力才可以说是健康、丰富和复杂的。
我依靠这样的潜在的爆发力或在那个期待的瞬间。我必须要耗尽自己的生命源泉来回报世界对我养育的恩情。
(58)打通文本界限的写作
展现我心中的世界图像,呈现我内心语言世界的透明。他让我的写作变得自由。
我要打破一切人为的诗与哲的界限。我眼前打开的世界以及我阅读的世界和我亲历的世界,如何在我的文思中清晰化呢?
我的思绪碎片不断的飘逸相互缠结,像天空中变化的白云,不时地幻化为另一个图像。我在流变的风景中和物体里寻找字词句,准确地传达我内心里的丰富和复杂的感受。
写作的心中图像不断地呈现为快速演变和跳跃的转换,我只能在语言文字的透明中和倒影里看到她们美丽的真实。
可我依然感到自己的笨拙未能陈述出这其中的奥秘。世界的多元多意以及感受的复杂是如此的粘稠的混合在一起。
我的写作每一次都被如此的境遇,逼上寻找新奇超脱这陈旧的繁复,走上一条打通所有人为界限文本之间的表达道路。
(59)透过知识的表层发现暗流在穿行
在散乱的知识背景之后总隐藏有连接的暗流,那些深沉智慧的奥秘,人们所有的智力就是为这样的事实或历史真实而存在。
一个人难以穷尽所有的历史与知识构成的世界图景,你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发现或接受他人给予你的现成的知识。
背影的阴影或不明确的边界在不断移动和行走中,你的思想和感受开始一次又一次的重构。
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就是这么在细腻的描述或因果式的线条中被引入到一个认识的模式,被人为的限定在一个理解的框架中。
只是用僵化的东西消解了我们的好奇,消解了我们的怀疑精神,我们由此而失去了发现事物历史真实的暗流。
总是在流动和闪烁之后,有一种潜隐的力量在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大多数人与此失之交臂。
一个人能够从散乱中发现知识背后的暗流的人,那个奥秘的人,是历史为人类准备的先知,是上苍为人类准备的智者。
(60)叛逆、逆境是我写作的基底
总结一生的写作经验,就是在性格的叛逆中给自己寻找逆境的命运,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基石。
我反抗这个社会一切权威的力量,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在天地间张扬到了极致,而每一次又坠入到黑暗的时光中再去进行摸索般的前行。
使这种反抗般的性格造就了我,或许是这种不屈服的人格力量铸就了我。在这样的监控中形成了一定的叙述风格,我不屑于在传统的媒体中寻找发表的成功,而是愿意在网络中自由的展现自己。
写作不再受到传统媒体话语霸权的欺压与剥夺,自由的思想能够在更加快捷的交流和阅读中获得理解的认同。
我们必须用这样的写作来反抗这个社会传统的压制。我的写作命运告诉我,只有从网络的写作中才能表达和选择自由的意义。
一切在传统的叛逆以及个人的逆境中,我都在为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网络上的自由写作。
思想的言论自由就是我们生命的活力开端。这样的写作给了我们重新寻找人性特殊的感受,我怀疑一切反对言论和思想自由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61)寻找思想的深刻,放弃了语言的完美
一直感受语言的创造力能够穿越我激情的岁月,可一直都没有到来,我十分的失望。
写过很多文字,却没有觉得语言是完美的,只是觉得思想是深刻的。我对于自身的这样的评价,始终不能够认同。
我在思想与语言双重境遇中背叛所有的表达,我决心不按照习惯、语法来习惯的表达,我总用显耀的比喻和从未有过的感受,写作自己内心深度的经验。
这是我内心的一道风景,我思想的处境与对话时常在表达的困惑中陷入到疲惫。
我始终不能持久的写作触摸到思想,我破碎的跳跃过时间的整体,在语句的流失里寻找那种飘逝的远影,我感伤的意绪就这么成为记忆中一片忧郁的云,他浮荡在我的眼前和身后。
从思想开始的生活,从文字的表达开始写作就是在平静中经历,我总被自己的写作情绪扭曲下,陷落在思想的深刻和语言缺乏诗意的叙述中。
(62)文学艺术商业化的弊端
文学艺术商业化将人类纯粹艺术化的精神带入到衰败的地步。
这种机制是由资本主义疯狂化的商业和贸易掠夺有关,人世间一切都可能变为资本的资源以及社会的功利和价值,遮蔽了我们人类艺术精神纯粹愉悦的本能。
人性在商业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只能显现为堕落,只能在难以抑制的状态下,作出一次次伤害人性的选择。
人性的堕落和退化是必然的。文学艺术的特立独行是返回到完全没有商业化的状态,寻找到我们直接用艺术创造精神生活的历史途径。
我们在社会制度获文明进程的选择中,对于进步的痴迷,对于物质财富的痴迷,导致了精神生命的彻底完结。
(63)人属于本体的世界
本体论是指没有主体的一种原始的凝固,在浑浊的世界上,作为存在者属于那个给予你生命的本体。
所有的生命张显出来的力量都来自于那个相距我们遥远的,又贴近我们之前的存在。
一切从本体论中所产生的知识论或认识论,都不是主体自身的原因,而是本体的张显,使我们得到了一种表达。
知识本身的认识不是主体,而是本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实体,我们都属于他所生育和养育的我们的世界。
一切知识论、认识论对于本体性是根本没有必要区分的,在认识本体世界中,我们就是认识本体自我的一个开端。
(64)在未知的时间面前
认识历史的凝聚或被重塑的存在者,我们在运思的过程中打开时间的通道,让自由的风畅行于其上,融贯我们生命的霎那间。
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被分延在不确定的时刻,走向黑暗的未知。携手与我们同行的世界,以陈旧的面孔和怀抱拥抱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始终面对着的一切未知的时间进程和面临的困境。
我们在这里被重塑、或被打碎、或从时间的缺口中生成出另一种思想的可能。
一切机遇和相遇物造就了我们。在每一秒之后或每一秒之前,我们是被某种力量悬隔在那里。开花的意义就这么呈现出一种消失的美丽,让我们充满了信念再一次行走下去,走向死亡的结局。
(65)生活中的悲剧
我就生活在悲剧中,看到了自身的角色走向一种无奈的沉静或毁灭和最后的退场。
生活各种因素联合起来摆布了我,我任何的反抗都是徒劳的。不可改变的方向就这么形成一种推动力,影响或改变了我自身的一切。
我属于这个悲剧的角色和表演者,我属于他们(悲剧力量)必然的摧毁者。一切命运的安排都不可能给与改变自己的机会,如果有这种机会那又算什么悲剧呢?
悲剧就是在这种平静沉着中面对生活的结局或无可奈何的境地。我感受到自己仍然有一种彻底改变命运的力量从内心中强烈的成长和聚集,这会不会就是悲剧的一种毁灭性的前兆呢?
他不给你任何改变的机会,但又让你必须作出挣扎,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在我们身心上形成了一种凝固。我们为这样的悲剧准备了一切,准备了生命的所有。
我有力量或无力量对待自己的前程,都已经在悲剧的意识中形成了不可名状的呈现之力,在牵引我走向命运的结局。
1 2 3 4
|
上两篇同类文章:
在网事中飘落的信笺(一)在网事中飘落的信笺(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