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黄河水 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

作者:康梅芗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1501    更新时间:2010/2/26

    对山西来说,黄河是水量最大、也是最为稳定可靠的水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黄河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沿黄县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省委书记张宝顺对此做出重要指示,省长王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西山地区黄河水灌溉工程。目前省水利部门已编定完成了 《山西省黄河水利用总体规划》,此举意味着山西省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步伐将迈上更加科学发展的轨道。

    关键数字:国家分配山西年耗用黄河水量43.1亿立方米,目前我省黄河提水量仅为2.87亿立方米;沿黄19县市年水资源利用量6.5亿立方米,其中利用地下水量6亿立方米,地表水利用量仅占8%

    共识: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之举

    滚滚黄河在黄土高原的万千沟壑中咆哮而过,在给我们留下绝美的风景后转身而去。遗憾的是,“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貌让山西境内大部分沿黄地区百姓头枕黄河波涛声,却够不着黄河水,干涸的土地上积聚了太多的无奈与梦想。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黄河从北向南穿越晋陕大峡谷,沿黄19县市与黄河毗邻而居。尽管这些年来,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我们加大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除了本世纪初投巨资修建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和正在兴建的引黄北干外,我省在黄河上的水利工程不仅数量寥寥,还大多年久失修。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61号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关于黄河可供水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分配我省年耗用黄河水量43.1亿立方米。现实是山西省直接从黄河干流提水量仅为2.87亿立方米,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仅1.82亿立方米。与之相对应的是,山西省耕地面积约5000多万亩,水浇地面积仅有1800多万亩,占到总面积的36%。水的需求与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地上没水地下找。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是,在大量工业用井向越来越深的地下抽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他们的水井干枯了。一份数据表明,山西省年均用水总量约为6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利用量为25亿立方米,地下水抽采达到4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供水量的2/3。让人揪心的是,全省大部分水井达到500米,部分水井深度超过1000米,深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2米到30米,浅层地下水已大部分被疏干,曾经的千泉之省目前已很难看到泉水。

    缺水的后果在山西省沿黄地区更加凸显。黄河从偏关到乡宁,流经地区大部分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耕地面积1100多万亩,由于提黄工程少,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40多万亩。因为缺水,一些沿黄县市地下水超采严重,井越打越深,随之而来的是生态逐步恶化。在水利厅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沿黄19县市水资源利用量6.5亿立方米,其中利用地下水量6亿立方米,占到总利用量的92%,利用地表水量仅占8%。特别是西山沿黄11县,人均水地不足0.16亩,部分乡镇和村庄没有一亩水浇地,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

    越来越严重的水危机在毫不留情的逼近。省委书记张宝顺多次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调研,提出要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问题。他的“多用一盆地表水,就会给子孙后代多留一盆地下水”明确了山西水战略的方向。省长王君对水的问题也极为关注,要求水利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利用黄河水,遏制地下水超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水问题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因为缺水,我们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极不合理的用水结构,地下水的大量超采,不仅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极度缺水的山西特别是沿黄县市来说,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数字:目前沿黄地区4处大型提黄灌溉工程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完好率不足70%;使用黄河水比深井水每立方米多掏0.048元,高水价挡住了农民用水的热情

    现实:沿黄地带,近在咫尺却只能望水兴叹

    初春时节,记者翻山越岭,循着黄河在山西的足迹一路走来。

    浩浩荡荡的黄河从偏关县的老牛湾由内蒙古自治区进入晋陕峡谷,自北向南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的19个县市,在垣曲的马蹄窝离开山西进入河南。

    许多人感叹,我们是靠着黄河没水喝。     

    在黄河边住了一辈子的临县克虎寨镇79岁的梁方根老汉,说起黄河,是又爱又无奈。尽管黄河就在眼前,可是挂在山梁上的几亩土地却只能等待老天的照顾。

    由于自然的原因,流经山西省的黄河大多处于高深峡谷地带,流程短,坡度陡,沿黄地区地势高水位低。在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尽管沿黄的土地是如此地渴望水的滋润,可现实是我们不仅缺少大型提黄工程,而且现有的灌区大部分正在老化失修,破损的水渠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

    据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武福玉介绍,目前,山西省黄河干流上主要工程有禹门口、夹马口、尊村、大禹渡等4处大型和9处中型提黄灌溉工程,现有提黄灌溉面积约212万亩。这部分工程除禹门口外其它工程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配套设备老化失修,泵站装置效率只有45%-50%,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70%,加之渠系工程配套率和田面工程建设滞后,致使灌溉工程效益难以发挥。

    先天的劣势使山西省境内的提黄工程大多难度高,投资大,这直接导致灌溉提水高成本及高水价,农民使用黄河水比用深井水每立方米多花4.8分钱(提黄水0.507元/立方米,深井水0.459元/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一部分灌区还在运行,可农民浇地积极性并不高,多数农民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最直接的后果是提黄灌溉的工程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地不仅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制约,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也受到限制,生态用水几乎无从谈起。

    关键数字:2008年、2009年省级共下达电价补贴3000万元,高扬程泵站水价控制在0.45元/立方米;灌区土地复播率从30%上升到90%,村民浇地从3个月1次到1个月1次

    实践:利用黄河水发展引黄灌区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对于稷山县化峪镇阳平村党支书任新山来说,去年的冬浇他一点也没发愁。因为从2004年开始,他们这个村就成了禹门口灌区的受益者。在此之前,这个村5600多亩的土地浇灌全部靠深井,村里的井也从过去的120米打到了200多米,浇1亩地下来最高的要100元,村民3个月才能轮上一回,由此引发的矛盾让他头疼。由于费用高,有些村民干脆就放弃了。谈起现在他乐呵呵地说:“现在不一样了,1个月就能浇1次,我们去年大旱之年还浇了4次,一点也没受影响。”由于水有了保障,群众侍弄土地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以前他们村土地复播的不到30%,现在复播超过了90%。同时,小麦、玉米的产量也大幅提高。西堡村的王六合过去由于种小麦连一水都保证不了,只好把地让别人种,自己和妻子到外地打工。自从听说家乡的地能上水了,夫妻俩赶紧辞工回家,去年他就种了12亩。他说,村里如今像他一样在外打工的回来了很多,一年打的粮食两年也吃不了。

    近些年,山西省按照“用好老灌区、建设新灌区、改造和修复旧灌区”的总体思路,全省农业灌溉有了较快发展,2009年实灌面积达到1610万亩。这主要得益于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实行电价补贴,使高扬程泵站水价控制在每立方米水0.45元以下;另一方面是合理配置灌溉水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省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开工建设了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等一批新的大型引黄灌区。目前,夹马口北扩工程已经完工,新增40万亩灌溉面积;北赵引黄工程现在正在快速推进,建成后50万亩新灌区将给万荣、临猗两县近30万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大型引黄灌区的建设让当地农民欢欣鼓舞,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工程规划到哪里,问题就解决到哪里。临猗北辛乡王申村63岁的樊进礼种的10亩果园,北赵引黄工程输水渠正好经过他家的果园,拔了20棵树,一棵树一年收入按100元算,20棵树一年收入2000元,可按国家政策只拿到一次性补偿的1000元。问到损失,老樊笑呵呵地说:“盼望多少年的好事情,损失一点也愿意。”临猗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王启安告诉记者:“我们在水的事上特别积极,为老百姓服务力求主动到位。”在北赵引黄工程工地,工程项目部经理赵运革介绍,工程总投资5.59亿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输水工程和灌区工程两大部分,到今年10月份,51万亩全部受益,同时解决西范灌区26.87万亩耕地的灌溉水源问题。受益区涉及万荣、临猗两县12个乡镇、12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30万。目前,这项被当地农民称之为“千秋伟业”的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2008年,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大型灌区投资的政策机遇,对10个大型灌区集中进行了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中央共投入资金2.9亿元,改善灌溉面积80万亩。禹门口东扩工程是我省南部地区利用黄河水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是在原建的禹门口提水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禹门口泵站改造使提水能力达到70立方米/秒,在我省南部建成一个特大型提黄泵站。这一工程可覆盖运城市的河津、稷山、新绛、万荣、闻喜及临汾市的襄汾、侯马、曲沃、翼城等9个县市,年供水能力达7亿立方米。

    水价的改革也大大激发了农民使用黄河水的热情。记者手里有一份回龙灌区水价改革前后对比表,其中小麦一项水价改革前为0.69元/立方米,改革后0.25元/立方米,每亩用水从96.6元降为52.5元。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水价降低后,农民用水次数增多,亩产量增加,年综合效益也上升了。

    灌区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黄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放缓。一份资料显示,2000年至2007年7年时间黄灌区地下水位下降0.3米,非黄灌地区地下水位下降6.24米。非常明显,加大黄河水的灌溉,对修复地下水超采为患的水生态是战略之举。

    关键数字:到2020年引黄灌溉面积从212万亩发展到729万亩,年利用黄河水量21亿立方米;西山沿黄11县农业人口人均水浇地从0.16亩增加到0.8亩;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年利用黄河水量12亿立方米

    出路:大打节水牌,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是山西走出水危机的关键

    如果没水,谈发展无疑是痴人说梦。

    为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状况,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大开发利用黄河水的力度成为各方的共识。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决定,其中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是一项重要内容。

    刚刚编定完成的 《山西省黄河水利用总体规划》的宗旨是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目的,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特别是西山沿黄各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规划,在2015年之前,在黄河干流主要建设万家寨、浪店、禹门口3大引黄工程,加上大禹渡、西山沿黄各县引黄水,使山西提引黄河水能力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省水利厅规计处处长张建中解释:“到2020年,引黄灌溉面积达到729万亩,提黄灌溉用水量达到21亿立方米,工业供水能力达到12亿立方米,建设淤地坝2188座,小型水库40座。解决和改善431个自然村,12.3万人的饮水安全应该是没问题。”

    农业灌溉是事关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关系到农业基础大业。有关政策越来越多地开始倾斜,2009年9月份省政府出台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使电价从0.26元降到0.06元,水价从0.50元降到0.25元,目的在于鼓励农民多用黄河水,少用地下水,这一点农民真是喜不自禁。据悉,降价之后,成本仍超过0.25元/立方米的,省财政补足。到2011年后,使提黄灌溉用水由当前的2亿立方米达到11亿立方米,逐步达到21亿立方米,基本满足729万亩的灌溉用水需求。

    大力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对于沿黄市县来说确实是一个太好的消息了。吕梁市副市长王盛章这样说:“沿黄人民真是拍手称快啊,这对沿黄地区稳定增收等于上了一个保险。”兴县农民谭小军喜不自禁:“我们也要有水地了,真是不敢想啊。”

    水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水战略就是发展的战略。对于我们这个内陆省份而言,尽管发展是大事,但解决水的问题是大事中的大事。山西水路在哪里?水利厅潘军峰厅长这样回应: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我们必须树立节水意识,迈开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西引黄河,东搞拦蓄。两条腿朝着一个方向走,实现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的目的。通过建设一批地表水拦蓄工程,在丰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科学有效地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逐步得以恢复,保障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记者康梅芗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