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储备“智润”农业抗旱减灾

作者:盛利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935    更新时间:2010/4/1

  据四川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尽管近期四川盆地的降水降温过程使旱情得到较大缓解,但截至3月29日全省仍有44县受旱;小春作物受旱面积482.3万亩,成灾104.7万亩,绝收34.5万亩。

  记者今天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前期充沛的农业抗旱科技储备及丰富的农业节水示范经验,在当前全省科学抗旱减灾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抢先机,气象专家第一时间开展季节性干旱动态监测与预警;为觅良策,农业专家撰写多项调研报告建言政府部门;为战旱情,100多名科技特派员正投身抗旱一线……

  “前期四川节水抗旱科技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丰富的科技人员储备和管理、推广、示范经验,这些充沛科技储备,在此次四川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游晓峰说,目前全省科技抗旱工作井井有条。

  据介绍,在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一遇的“川东特大干旱”后,省科技厅于次年启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选取山丘区集雨节灌技术等8大节水农业技术,在20个干旱频发、重发的县示范推广。2008年后,科技部门进一步将节水农业省级示范点扩大到30个。

  通过农业抗旱科技的早谋划、早实施,目前在四川已形成坡面集雨技术体系、旱育秧、地膜覆盖等一批节水型栽培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适合丘陵区田间耕作的节水机具设备等新产品。同时,四川在2007年就结合节水抗旱项目的实施,组建了由省、市、县三级专家和科技人员构成10个科技特派员团队、聘任142名节水农业科技特派员,目前已培养科技“二传手”2000余人、科技种田能手和机械作业能手2万多人。

  为使节水技术在农业抗旱一线取得实效,科技部门通过指导30个示范县,采取农艺、工程、生物等多项措施应对旱情。“玉米简化抗旱栽培”特派团,在旱灾开始初期便带领专家在西昌、简阳等地组织召开现场会,将育苗避旱、集雨节水膜侧栽培等农业节水技术向西南辐射;“小麦简化抗旱栽培”特派团从今年2月起,分赴不同生态麦区开展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调查,制定技术策略,编写《四川小麦生产当前情况及管理重点》等技术手册发放各旱区。而在省科技厅简阳节水农业基地,科技人员不仅提供了新的农业种植和生物抗旱技术,还建设了20多口蓄水池,并计划建设一口2000立方米蓄水堰塘,用于玉米育苗、坐水移栽及点灌播种。

  为抢抗旱先机、实时监控旱情,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季节性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和四川省气象局建立的全省90余个土壤墒情监测站,及时监控土壤水分变化,并选取重旱区每日发布土壤水分曲线图。承担季节性干旱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子课题的专家组,编写的农业气象信息快报不仅提供气象过程监测预报,还结合未来天气趋势与农业活动提出建议。

  为给抗旱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省各级农业科技专家先后深入简阳、仁寿、盐边、米易等重旱区调研,编写了《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应对冬春干暖灾害的影响》等专题报告,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此外,中江、威远、梓潼、攀枝花西区等地科技部门,更结合当地特色,组织专家或带领农技人员通过广播、电视、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强科学抗旱宣传,帮助农民以科技促生产、夺丰收。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