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减灾作用明显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计划投入539.8亿元,建设29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随着工程的陆续完工,工程的减灾作用日益明显。
工程建设涉及城市防洪、江海堤围和水库
29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工程111宗,主要江海堤围78宗,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0宗,省属重点工程4宗,工程总投资539.8亿元。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地级以上市分管水利的领导赴浙江等地参观学习水利建设经验。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领导和办事机构,加强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和措施,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落实项目行政负责人、项目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二)更新设计理念。各地在学习借鉴浙江等地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形成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在提高防洪标准的同时,使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化进程、历史与人文特色、房地产开发、交通物流、环境整治、休闲旅游相结合,以水兴城、以水名城,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在加固堤围的同时,协调防洪、环保和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每年可将20多亿立方米的北江水引入广州,改善广州地区河网水环境;广州大学城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土条件,建成了“堤上有路、堤坡有花、堤脚有林”的生态防洪堤;东莞大堤、佛山大堤实现了堤、路、园林、景观、排污等综合配套,拓展了水利工程内涵,扩展了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河源市市区防洪工程,以“客家文化堤廊”的设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高品位规划设计,体现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和“河之源头”的主题;梅州市在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同时,建设公园、赛歌台等体现客家文化风情的设施,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潮州市在加固南北堤的同时,恢复潮州古城墙、湘子桥,重现古城文化风貌,成为潮州最靓丽的风景线。
(三)强化建设管理。省水利厅每年都举办一期所有项目法人代表参加的工程建设管理研讨班,提高了项目法人的质量意识和建设管理水平。各地严格基建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终身制的要求,将工程建设质量的责任落实到项目法人、分解到各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全省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为促进工程建设,省水利厅根据各地工程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后进地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针对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工程建设。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为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特别是地方政府水利建设自筹资金问题,省水利厅不断创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采用BT模式为各地水利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目前通过BT模式融资已超70亿元。为减轻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压力,经政府批准,省水利厅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措施,大幅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想方设法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地方财政拨付、向银行贷款、以地换堤、利用政府土地资源拍卖等方式进行筹资。
(五)加强监督检查。在资金管理上,按照财政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实行专款、专户、专用。在项目招标管理上,邀请当地纪委、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参与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等形式,把工程的招投标情况、招标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基建程序,切实抓好“四制”落实,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大多数地方的人大、政协、纪委、监察部门定期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并派驻工作组常驻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
截至2010年5月底,29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中,完工147宗,在建146宗,工程将于明年汛期前完成。一个覆盖全省、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设计理念建设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普遍提高。
减灾效益显著
经过加固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其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减灾作用明显。
2005年6月,一场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席卷广东。在抗击这场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斗争中,西江沿线大堤顶住了滔滔洪水,捍卫了受益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东人民取得了抗击这场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重大胜利。
北江大堤经过加固达标,防洪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7月,北江出现接近5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达17300立方米/秒的洪峰安然流经北江中下游,实现了 “防洪度汛不抢险”,有效捍卫受益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汕头市牛田洋海堤,过去堤身低矮单薄,抗灾能力脆弱,曾经在1969年7月28日被强台风冲毁,造成545人葬身大海。2003年,牛田洋海堤加固被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 2005年底完工后,海堤的防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2006年5月,超十二级台风珍珠正面袭击汕头,牛田洋海堤安然无恙,无人员伤亡。
2006年7月,强台风“碧利斯”袭击梅州,带来特大暴雨,梅江河水暴涨,虽然堤外洪水滔滔,而堤内安居乐业。
2009年,广东省先后战胜了8个直接袭击或严重影响该省的热带气旋,全省因灾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降到了该省近10年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的5至6月,南方多省出现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广东也先后有出现11场范围广、强度大的强降雨过程,全省21市中有16个市遭遇强降雨袭击,特别是端午节期间的强降雨和6.25特大暴雨,降雨强度之大实属罕见。 6月14日8时至17日11时,过程降雨量超过250毫米的站点40个,惠州龙门县龙城镇龙门站出现华南地区最大过程点雨量510毫米。6月25日到27日,惠来县葵潭镇磁窑站过程雨量高达919毫米,6小时降雨量613毫米、超500年一遇。强降雨袭击之下,广东无一堤围和水库出险,没有因水利工程出险发生人员伤亡。虽然广东是全国今年三个洪涝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但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加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发挥了效益,该省灾害损失相对较小、人员伤亡较少。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