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分分秒秒盯紧太湖

作者:闫艳 高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1132    更新时间:2010/10/1

  ◆中国环境报 记者闫艳 高杰 见习记者李莉 范圣楠

  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的二楼指挥控制室大屏幕上,一个绿色的小圆球正在不停转动。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安装在太湖锦园监测点的水质传感器正在报警。随即,记者在屏幕上看到,两三艘打捞船开始作业,迅速靠近蓝藻密集群,及时把蓝藻打捞上岸。

  截至今年9月下旬,太湖大面积暴发蓝藻的警报已基本解除。物联网技术在有效预警太湖蓝藻暴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敏感地带设立感知节点

  江苏省无锡市利用中国物联网基地坐落在本市的便利优势,把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直接应用到太湖的治藻护水中。在太湖“十八湾”等环境敏感地带,率先设立了10多个蓝藻智能感知节点,全天候监视太湖蓝藻。

  据介绍,一旦发生了蓝藻集聚,负责蓝藻打捞人员的手机马上就会显现出蓝藻的集聚地点、集聚时间和集聚密度等信息。而负责蓝藻打捞的打捞船、车辆以及运藻船等也会在第一时间到达湖区打捞。

  “感知节点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蓝藻打捞部门负责人的指引下,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太湖监测水域的画面。工作人员点击各个呈现绿色的感知点后,不仅能看到装有太阳能板、传感芯片和摄像头的球状浮标,还能获悉这个点的温度、pH值、氨氮等近40个指标。

  在监视区域内,一旦发生蓝藻水华,能够接受智能调度的打捞船、车辆、运藻船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蓝藻集聚水域。目前,此类装备已有50套,物联网感知节点增加后,将增至120套左右。

  据介绍,这套应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建成的项目,全名为蓝藻湖泛智能监测预警及蓝藻打捞处理智能管理调度物联网系统。此系统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对太湖治藻护水工程的首个成果化项目。

  除此之外,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出的感知太湖项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系统、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目前,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系统的技术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将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提升和完善。太湖水环境智能管理系统初步完成了规划方案,即将实施。

  形成治藻护水快捷通道

  感知太湖系统对蓝藻的防范监控及时有效,取代了之前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之前,早上6点取到的水样到晚上6点才能拿到水质报告,而蓝藻暴发非常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置,两个小时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暴发。

  今年入夏以来,太湖蓝藻聚集情况共发生了50余次,却没有大规模暴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套感知太湖系统。

  无锡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还会将治藻护水监测点扩大到46个,太湖大部分易发生蓝藻聚集的水域都将置于物联网监控之中。

  目前太湖中设有十几个球状浮标,安放了传感芯片和摄像头,湖水中的蓝藻密度受到严格的监控。一旦周围的湖面出现了蓝藻密集情况,智能感知节点马上就会报警。报警等级分为绿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蓝藻暴发指数为60%、70%、80%。蓝藻打捞完后,系统还会自动指示交通船舶将蓝藻运送到就近的藻水分离站。

  在物联网先进技术的引领下,“蓝藻报警—迅速打捞—快速处理—资源利用”的治藻护水快捷通道已在太湖形成。

  之所以能动态监控蓝藻,核心技术就是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装有集成了光学感知芯片的摄像头,其内部有对应6种水质指标的6个精密探头。安装在传感器上的360度摄像头可以立体呈现出太湖水体情况。

  建立三位一体监测体系

  为及时获得太湖水质第一手资料,2009年,无锡市首度运用物联网新技术在太湖大范围布放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24小时在线监测太湖水的各项变化。截至2009年年底,五里湖、梅梁湖、贡湖和宜兴沿岸等水域已相继投放设立了86个固定式、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出入湖河道、太湖湖体和重点监控水域,总投资达1.8亿元。

  这些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增了叶绿素、蓝绿藻和总酚监测项目,每隔4小时出一份报告,如有需要,可以两小时出一份监测报告。

  2009年11月投用的浮动监测站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工作电力。浮标搭载的水质监测设备,可迅速测出湖水的pH值、溶解氧、浊度、蓝绿藻等7项水质数据,自动将数据无线传输到后方的水质监测平台。

  无锡市还在太湖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沿岸建设了13个蓝藻分布视频监视系统,配备了一艘太湖水环境应急监测船和一辆环境监测应急车。目前,正在研究利用飞行机器人进行太湖蓝藻监测,利用环境卫星加强遥感监测。

  据介绍,无锡已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结合陆上屏控及环境卫星遥感,形成太湖水域“三位一体”监测体系。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