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年内基本解决现有工程性缺水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1004 更新时间:2010/10/10
黎平介绍,建国以来,贵州省共投入281.86亿元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各类蓄、引、提以及“三小”水利工程69万余处,水库蓄水总量18.1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31万亩,解决7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0.58亩,建成43个城市防洪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万平方公里。近年来,又新开工一批“滋黔”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和黔中水利枢纽大型水利工程。
黎平说,但贵州省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工程性缺水的矛盾突出,年缺水达50亿立方米,1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急待解决,农村人均保灌面积仅0.34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水土流失面积达41.5%,石漠化面积达20%。
黎平说,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的突破口,在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及“十二五”规划和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的实施。基本的思路为:
抓住“十二五”规划机遇,按分级管理原则保障和落实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搞好“三位一体”和“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一到两年内大中型骨干工程的立项审批取得重大突破。
把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这一民生水利建设任务放在首位,以每年解决300万人以上的速度推进,“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初步建立起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10年内力争新建骨干水源工程项目429个,“五小”水源工程8.84万个。“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3个大型水库工程和111个中型水库工程、237个重点小型水库项目。“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1个大型水利工程、31个中型水库项目和46个小型水库项目。确保每个县(市)都有一座以上中型水利工程,每个乡(镇)都有一座以上小型供水工程。
加大灌区建设和配套改造力度,扩大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继续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新建一批灌溉水源工程。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农村人均0.5亩旱涝保收基本口粮田,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每年完成170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5年内全面完成现有的829座病险水库治理。
加快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尽快恢复和改善。用5年时间,使全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采取上蓄、中疏、下排的措施,减轻山洪灾害,有防洪任务的城镇普遍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与此同时,建立防汛监测、预警预报、信息传输和指挥调度系统,落实群测群防,编制和完善防洪预案,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防洪减灾的安全保障体系。
黎平说,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民生大计。当前,各级水利部门正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正常发挥,努力增强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努力早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周黎兵 王斌)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