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推动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

作者:潘骞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5047    更新时间:2010/11/20

合肥市推动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清水归巢幸福城

今日黑池坝

  地处巢湖之滨的合肥,在迈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征程中,正奋笔疾书着治水宏篇。

  这是一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仗——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殷殷嘱托安徽干部群众“重点搞好淮河、巢湖流域环境整治,让江河湖泊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2009年7月,吴邦国委员长视察滨湖新区时,欣然题词“生态滨湖,造福于民”……

  合肥人深知:做好巢湖“水文章”,是使命,更是责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提出:要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但绝对不能走个别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绝对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一地的发展。2007年底,进一步承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不再让一滴污水排入巢湖。

  一诺千金。合肥人打响了一场治水“攻坚战”:把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水环境治理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结合起来,把合肥主动作为与合肥经济圈内的兄弟城市联手协作结合起来,以统筹的思路开展综合治理……

  这是一份令人欣慰的绿色答卷——

  一篇又一篇“水文章”、“绿文章”在庐州大地尽情书写;一个又一个“治水”、“治污”行动在如火如荼进行;一项又一项水环境治理的创新之举在付诸实践……检测数据显示:合肥市辖内的巢湖西半湖主要污染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底水体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等指标,比2006年分别下降23.57%、57.09%、40.52%、30.26%。

  对合肥近年来水环境治理的做法和成效,省委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创新方式方法是可贵的第一步,取得阶段性成果是良好的开端。整治流域环境乃长期任务,务必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使合肥真正成为宜业、宜游、宜居的滨湖大城市。”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加快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启动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亚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在年初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这是一个走向水清天蓝的共同愿景——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曾满含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合肥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努力使合肥成为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如今,这个梦想,正在合肥人的共同努力中,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1、“成为人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一家三代都在巢湖上以打鱼为生的王才昌惊喜地发现,岸边的芦苇又长出来了,消失了很久的野鸭子回来了,一条条鱼在碧波深处嬉戏。

  此前,巢湖由于受高磷地质、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及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水体逐步呈现中度至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

  随着《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的实施,合肥确立了“两步走”目标:力争到2010年实现巢湖西半湖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达到Ⅲ类标准;力争到2020年,完成治理巢湖西半湖任务,所有指标达到Ⅲ类标准,基本恢复西半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与此同时,合肥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合肥市巢湖污染综合治理管理机构,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治湖先治河。在落实《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的过程中,合肥结合实际修编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按河流水系将水环境治理分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二十埠河、板桥河、店埠河、新桥机场等片区,逐一加以推进。

  治河先治污。合肥治水连出实招——

  按照“尊重规律、随坡就势、全线覆盖”的思路,沿合肥市主要河道两侧,依据地形地貌埋设截污管网173公里,将污水全部收集,就近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在先行截污的基础上,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对河道实施综合治理,进行全面清淤、修建护坡、沿岸绿化等。此后,再规划投入1.14亿元,进一步沟通由市区河道构成的环城水系,以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投入6400万元,实施全长90公里的河道生态补水工程,以更好地保持水质。

  按照“先建网后建厂、厂网并行”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合肥市排水办统计:2006年~2009年,新增污水管道1001公里。截至2010年6月,全市已建成污水管道1716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超过98%,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

  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思路,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远离中心城区和居住区的地方,选址兴建一批大型污水处理厂,发挥其规模效益;在新开发区域或管网暂时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厂,尤其是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区或办公场所、3000人以上的学校,都要求自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经过这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合肥污水日处理规模达到了85.2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5%。到今年年底,污水处理能力有望达到95.2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超过90%。

  一手严控新增污染,一手逐步解决历史形成的环境问题,合肥治水“双管齐下”——

  2007年8月9日上午,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向合肥市民郑重承诺:从2007年起,通过实施污染治理“三年规划”,逐步恢复合肥东大门一片蓝天绿水。对于这个曾经的最大工业污染源,合肥市一次性投入4600多万元进行专项治理,占全市50%的工业废水由此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2009年8月18日上午,总投资114亿元的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破土动工,城区所有30多家化工企业,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园内将逐步建起自己的“新家”,令广大市民担心的化工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将一举得以彻底解决。

  为更好地还巢湖碧水清波,合肥不仅注意抓源头,不给巢湖增加“负担”,而且采取工程措施,积极修复巢湖岸线生态——

  2007年,投资1680万元的滨湖新区万年埠生态修复试验段工程开工,建设巢湖岸边湿地和生态防浪林,截留入湖径流中的氮、磷。

  紧接着,总投资2.55亿元的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湖岸崩塌治理、沿岸湿地生态修复、堤防加固和水土保持等项目相继实施,以改善巢湖岸线生态环境。

  随着合肥经济圈建设的扎实推进,合肥与六安、巢湖3市在治理巢湖上共同行动:联手制定实施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体方案,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全流域联合环境治理;制定统一的行业排放标准,严格控制重污染行业发展,坚决关停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确保工业达标排放并逐步提高其标准;推进“引江济巢”工程,增加巢湖的水体交换量……

  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环保投入成为合肥公共财政优先支出的重点之一。“十一五”以来,合肥在水环境治理上已投入46.11亿元,为“十五”时期的两倍多。对于合肥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孙金龙多次强调:“要像抓医保社保那样抓环保”,“这是个感情问题,是对我们家园的感情。”

  这几年,合肥对环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甚至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也没有丝毫迟疑。

  “我们的财政资金对一般项目的投入要缩减,但对治污治水项目,资金安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在调度2009年度财政资金安排计划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这样要求。

  两条曲线背后的“绿色GDP”理念

  2005年~2009年,合肥GDP年均增长17.6%,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了9.84%。同期,全市工业增加值由326.81亿元猛增到840.48亿元,而工业废水排放量从6000万吨/年锐减到2000万吨/年。

  这两条“一升一降”的曲线,折射的是一个没有污染的GDP;这“一升一降”的态势,是合肥对污染GDP说“NO”的结果。诚如孙金龙所言,“抓发展是政绩,抓环保也是政绩。”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