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鱼“气吞藻河”还一湖清水

作者:李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1399    更新时间:2011/3/11

  本报讯(记者李禾)数块钢板直立着并摞在了一起,钢板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滤网,这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当混杂着绿色颜料的水从滤网上流过时,绿颜料被留在了滤网上,然后“汇集”到特设容器中,变清的水从滤网上流走……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国家水专项巢湖项目研发的“城市水源水体蓝藻灾害积极防御成套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光。

  该技术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文朝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设计原理——鲢鱼、胖头鱼等鱼类用嘴巴吸入水后,会将藻类和浮游生物等过滤出来作为食物,然后清水从鳃中释放出来。研究水生生物生态出身的李文朝,正是从鱼身上得到了设计灵感,并把这套设备称之为“机器鱼”。

  “这是一种纯物理处理方式,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或矿物质,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李文朝说,记者看到的那层滤网如同鱼鳃,是这套设备的核心部分。蓝藻水从倾斜的“鳃面”往下流,并不离开鳃面,在流动过程中,会遇到像刀刃一样的分离器,然后蓝藻就留在鳃面了。  

  李文朝表示,直径超过3微米的杂质,都会被过滤掉。因此,这条“机器鱼”不只会吃蓝藻,绿藻、硅藻及其他超过3微米的杂质都是过滤对象,其应用范围除了预防蓝藻灾害外,还可用于改善城市水厂的进水水质。

  与高效相对的是节能。李文朝说,这条“机器鱼”被设立在一个平台上,是可自由移动的,最高行驶速度达每小时10公里,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组足够提供移动和处理蓝藻的全部动力。每吨水的除藻成本仅需3-5分钱。

  “‘机器鱼’是去年6月研制成功的,当时恰逢安徽省巢湖市水源地蓝藻大爆发,‘机器鱼’立刻就投入了实战。在现场作业,通过‘气吞藻河’,将该区域的蓝藻污染威胁基本消除。”李文朝说。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