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多尾人工繁殖中华鲟在湖北宜昌成功放流长江

作者:梁相斌 刘…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1421    更新时间:2011/4/14

  新华社宜昌4月14日电(记者梁相斌、刘紫凌、冯国栋)14日,140多尾人工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湖北宜昌成功放流。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放流的13千克以上“重量级”人工中华鲟种群。

  本次“2011年珍稀鱼类春季放流活动”中放流的140多尾中华鲟包括,人工繁殖的亚成体中华鲟1尾,体长175厘米,体重达100千克;2008年人工繁殖的中华鲟120尾,体长140厘米、体重13千克左右;2009年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20尾,体长100厘米、体重5千克左右。

  春末,长江自然水体温度适宜、饵料生物量充足,此时放流有利于中华鲟存活。据了解,此次放流活动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9年来第51次增殖放流中华鲟,也是中华鲟放流史上100厘米以上规格亚成体鱼放流数量最多的活动。

  4月15日,由农业部举办的长江鱼类大型放流活动中,中华鲟研究所还将放流中华鲟300余尾,其中子二代中华鲟15尾。

  两次放流活动总计放流大规格中华鲟达400余尾。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在活动仪式上说:“今后将与宜昌市委等部门协商,把放流时间和地点固定下来,成为每年的节日,把珍稀鱼类放流活动打造倡导生态文明的平台、三峡集团公司的节日和湖北宜昌的绿色名片。”

  在珍稀鱼类放流现场,记者看到,中华鲟子二代被装在小担架上,从鱼道上被投放到长江中。有些中华鲟放流后在水岸徐徐徘徊,并游向岸边的人群,久不离去。有两位身着防水服的工作人员在水中协助将中华鲟放流到江心。

  据了解,中华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亿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野生中华鲟资源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从2008年起,持续了近30年的长江野生中华鲟的捕捞工作暂停。为确保中华鲟物种增殖的延续性和科学研究的连续性,中华鲟增殖放流工作没有中断。

  在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之后,中华鲟研究所累计向长江等流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将达到500余万尾,这一数字占全国历年中华鲟放流总数的2/3。

  据中华鲟研究所所长商振扬介绍,中华鲟最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物种习性。这个物种染色体是多倍体,基因信息量大。他们经历了各种环境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具备了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它们能在江水和海水中生存,并且成熟后洄游到产卵地产卵。

  商振扬说:“目前掌握到的中华鲟自然繁殖情况很不错。每年洄游到葛洲坝下游产卵的繁殖群体规模在200至500尾,并且在葛洲坝下游10公里范围内监测到了新的产卵场。”

  本次放流的二代中华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子二代中华鲟种群,他们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华鲟研究所在2009年10月全人工繁殖获得。这也是继中华鲟研究所去年6月22日放流之后,中国三峡集团第二次将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放归到自然环境。

  据商振扬介绍,子二代中华鲟的体征、食性及适应性方面与野生中华鲟差别不大。雄鱼9年成熟,雌鱼15年。由于成熟年龄不同,同批次放流的人工繁殖中华鲟不易发生近亲繁殖,这对整个物种的发展都非常有利。为便于科研跟踪,放流的中华鲟还全部被标记了PIT芯片和体外T型双重标记。

  当日活动还放流了2009年人工繁殖的体长在10-15厘米的胭脂鱼共3000尾。来自宜昌市的中小学生与志愿者也参与,用实际行动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