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纳污红线 维护珠江健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水利部网站    点击数:1183    更新时间:2011/11/1
  本站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和高效保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作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之一,它在珠江流域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流域机构水资源保护部门对贯彻落实工作有什么想法和打算?为此,记者吴怡蓉采访了水源局(水文局)局长吴建青,就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具体内容、珠江水资源保护现状、流域机构水资源保护部门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工作进行访谈。

  记者:纳污红线作为“三条红线”之一,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息息相关,请您简单介绍下纳污红线管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吴建青: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之一,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珠江流域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主线。限制纳污红线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限制纳污红线可以理解为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而我们管理中所提的一般为广义的限制纳污红线,可以归纳为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控制性指标管理,涵盖了水质、水量及水生态保护等内容,控制性指标体系包括水功能区达标率、区域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控制总量、湖库营养状态分级、水源地供水合格率、河湖生态水量(水位)保证程度等指标。

  在限制纳污红线管理过程中,限制纳污红线可具体化为一类或几类可量化考核的刚性指标体系,近期纳污红线的控制和考核指标主要是水功能区达标率。当然由于管理需求和水污染形势的变化,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必然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管理进程,因此刚性指标体系也应该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当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水利部和全国各大流域机构都在大力推进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工作,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时,限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当前珠江水资源保护形势与全国其他大江大河相比,具有什么特点?纳污红线管理的基础如何?

  吴建青:总体来看,在七大流域中,珠江流域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水质相对较好。但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珠江流域面临的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珠江片废污水年排放量已达190亿吨,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尤其是一些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都对珠江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随着流域内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流域下游的省份加快实施“双转移”战略,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山区、上游地区等转移,水环境污染有向流域上游饮用水源地转移的趋势,珠江水体被污染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因此,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珠江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不仅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也将有效遏制流域水体污染趋势,从根本上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认为,流域机构在贯彻落实纳污红线管理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吴建青:流域机构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及授权区域的水行政主管职责。流域机构在贯彻落实限制纳污红线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条河流流经众多省、自治区、市、县等区域,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河流的治理不容易达成一致,只有通过流域层面对河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各项工作。贯彻落实限制纳污红线工作也是如此。

  总的来说,中央一号文件对流域机构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赋予了重要的职责,也为流域机构维护河流健康、做河流的代言人,切实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就具体工作而言,流域机构要完成流域限制纳污红线的宏观管理和组织实施,重点抓好流域内带有全局性、涉及省际间的指标分解、考核评估等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限制纳污红线的贯彻落实。提出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的纳污分解指标,保持河流的健康状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例如纳什么污?多少量?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河段有什么区别?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技术论证和行政上的协调。我们将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和水利部的指示,在珠江委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流域限制纳污红线落实到位。

  记者:刚才您分析了面上的贯彻落实工作,珠江省界断面众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对和省界水污染纠纷的调处,将是贯彻落实纳污红线管理一个有力抓手,水源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工作设想和管理手段?

  吴建青:省界缓冲区是流域机构的监管重点,省界水体监测和通报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完善建立流域内48个省界断面的水质水量的监测。通过省界缓冲区的达标考核工作,可以督促上游省(区)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力度,促进省(区)际间用水关系的协调,从而推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省界水体保护工作目前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传统的河流、湖(库)分区而治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因此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管理模式。

  黔、桂跨省河流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是我们的一项成功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水污染不断加剧,北盘江多次发生水污染事件,并漫延到下游红水河,对广西境内红水河两岸人民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7年5月,由珠江委牵头,水源局具体组织,珠江委与贵州和广西水利、环保部门组建的黔、桂跨省(区)河流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广州成立。实践证明,这个机制非常有效。机制成立后,在流域机构的公开、公正的监测数据面前,上游贵州的环保、水利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控制河流的污染,下游的水质立刻得到明显改善。今后,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省界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研究,继续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让流域和区域共同保护省界水体,防治水污染,维护珠江健康。

  记者:作为纳污红线管理的另一抓手,流域河湖健康评估也是流域机构近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为此水源局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吴建青:流域机构是河流的代言人,也是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实施主体。所谓河湖健康评估,就是指按照科学的技术指标评估体系,对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以评估河湖治理与保护策略,为制定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珠江河流健康评估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早,具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早在2009年,我局已开展与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主题就是河流健康,选择桂江示范区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和研究,编制了桂江河流健康评估报告。2010年,按照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要求,我们以桂江、百色水库为试点,组织开展了珠江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充分借鉴中澳双方项目合作的经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确立了基于河湖形态、水量情势、水质状况、水生生物与公众满意度等五个健康要素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具有珠江特色的评估框架。

  接下来,要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试点工作成果基础上,逐步扩大评估范围,逐步扩展评估项目,逐步提高评估水平,逐步深化评估成果,通过试点工作,研究解决珠江流域河湖健康评估的技术瓶颈和难点,夯实河湖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培养造就一支专业的河湖健康评估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立完善的珠江河湖健康评估技术体系、保障规程和发布制度,切实做好河湖健康的代言人。

  记者:在纳污红线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您认为还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呢?

  吴建青:首先,应理顺限制纳污红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在指标分解、时空控制、行政审批、考核约束等方面需要相互统筹配合,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科学性和约束性。

  其次,应理顺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在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的分工合作关系,做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与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污染减排工作的衔接,规范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落实,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善各行政许可之间的联动机制。

  再者,要做好各项保障措施,包括:围绕落实限制纳污红线制度,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大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推动水资源监测规范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程序化,确保达到考核、评估指标的要求;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限制纳污红线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等。

  我认为,从整体工作而言,还要加大社会公众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了解和认知。相对于耕地的“18亿亩红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内容更为复杂些,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和引导,让这“三条红线”贯彻落实到普通民众日常的生活之中,落实到地方政府的生产活动之中。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请您介绍一下未来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工作设想,经过十年的发展,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将达到怎样的水平?

  吴建青: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十年,要切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核心,把科学划定和严格实施限制纳污红线作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建设为平台,以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全方位提升流域监管能力,努力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届时,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流域经济布局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基本协调,“人水和谐、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的绿色珠江蓝图将逐步成为现实。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