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安徽”:奏响“以水定发展”最强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水利部网站    点击数:1205    更新时间:2011/11/1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规模治淮到如今的新一轮治淮,一轮又一轮治水壮举,畅通淮河、安澜皖江,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多、水少、水脏”、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问题始终牵动全省发展命脉。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全议召开后,安徽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建设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实施“水利安徽”的重大战略,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突出一条主线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安徽是典型的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和水资源紧缺省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规模治淮到如今的新一轮治淮,一轮又一轮水利建设热潮从未在安徽停歇。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

  安徽对水利的定位认识,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治水兴水之路,也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到“给水以出路,人才有出路”,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到可持续发展水利,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安徽水利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先后完成了8座大型、81座中型、20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让千万群众免受洪水的威胁。

  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代表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淮河中游骨干防洪体系基本构成,淮河干流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建成饮水安全工程6220处,解决了1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大灌区粮食年生产能力提高约41.5万吨,年农业总产值增加近60亿元,因水利因素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亿元……

  水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安徽水利发展依然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水多、水少”问题仍很突出,全省66座县级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尚不健全,沿淮淮北平原洼地、沿江圩区主要易涝区排涝能力偏低,部分江河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普遍存在投入弱化、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现象,管护机制不够健全,用水方式较为粗放,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求。

  ――淮河、巢湖属于全国水污染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列,水体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河湖污染较为严重……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把水利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掀开了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一页。

  作为水利大省,经过多年持续较快发展,安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水利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多年的大兴水利带来的丰硕成果,使全省上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兴水利成为的共识。

  今年9月,在安徽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加快实施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做好“五水”文章:治水兴水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安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治水保安、以水兴业、兴水富民”,治水保安是基础,兴水富民为根本。水利工作就是要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享受到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水利安徽”战略的主要载体就是要做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以大江大河治理为龙头,以中小河流治理为支撑,以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为重点,构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做好“治水”文章。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实施大规模塘坝扩挖,通过蓄洪补枯增加可用水量,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使自然来水满足社会需求,做好“蓄水”文章。加强排灌设施建设,更新改造一批,新建扩建一批,清淤疏浚一批,提高排涝能力,做好“排水”文章。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节水”文章。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水资源调控与配置的能力,做好“引水”文章。

  重点开展新一轮治淮建设,实施行洪区调整与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和重要支流治理工程以及淮河行蓄区及淮干滩区18万户居民迁建的 “三加一”工程,构建“畅通淮河”。实施长江干流整治及滁河、巢湖、青弋江与水阳江重要支流治理的“一干三支”工程,建设“安澜皖江”,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

  依托淮河、长江、新安江和主要支流河道,沟通江河湖泊,科学调蓄地表水,合理控采地下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形成大中型水库和重要湖泊为源、河流为线、库塘多点的资源水利格局。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引江济巢与淮水北调等跨区域调水工程,逐步解决沿淮淮北地区及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建设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实施“双百、千、万”和“双千万”工程。“双百”,即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173座,完成100条中小河流治理;“双千”,即实施1800座中小型水库加固,实施1000多座中小型排灌泵站改造;“双万”,即实施“万条农村沟河”清淤,扩挖20万口“当家塘”;“双千万”,即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1000万亩农田排灌能力,加快建设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以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治理的工作思路,对主要水土流失区实施山、水、林、田、沟、渠、井、路综合治理,新建、改扩建电源项目100处,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加大城乡河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建设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

  通过“五水文章”,加快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建设,构建起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等“四大体系”。

  落实十项措施:实现水利改革跨越式发展

  蓝图已经规划,号角已经吹响。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确保各项政策有效实施,安徽省出台了被称为“水利新十条”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提出了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对皖北三市七县等三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的省级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投入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等十条措施。

  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安徽规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计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按季计提。若全年应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2%,则按土地出让收入计提到2%。市、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省级按30%实行统筹。

  按照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激发市县政府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兴修农田水利,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加大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投入水利建设。

  确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集中治理,规模推进,成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各县(市、区)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强化水利规划引领作用,深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皖江与皖北地区水利发展需求,加快完善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巢湖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及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中小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管理责任、管护人员和管理经费,2012年底前建立健全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完善水法规体系,提升依法管水能力。

  成立省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统筹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

  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十二五”期间,安徽水利规划总投资约1210亿元大兴水利,确保防洪、供水、粮食和生态安全,洪涝灾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干旱灾害损失率控制在1.1%以下,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完成重点区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50平方公里。

  到2020年,建成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实现江河岁岁安澜;建成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建成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奠定农业高产稳产基础;构建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构筑山清水秀景美的良好生态。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