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打造水安全保障体系

作者:管建涛 杨…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1049    更新时间:2011/11/3

  新华网沈阳11月3日电(记者管建涛、杨成军、王猛)受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黑土层不断流失、水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长期困扰的东北三省,自今年中央发出聚焦水利的一号文件以来,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打造水生态建设和水安全保障体系。

  东北地区虽拥有辽河、松花江、黑龙江等多条河流,与渤海、黄海相接,但却是缺水地带。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15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5%。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但山区分布多,粮食主产区分布少,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加上近年全球气候异常,全省干旱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前所未有,危害严重。

  调查显示,2001年-2009年间,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已降至24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79立方米,亩均410立方米。辽宁省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水资源短缺程度进一步加重。

  一系列的发展态势表明,东北地区必须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此,黑龙江省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通知》及《黑龙江省用水定额》等,为当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黑龙江省为扎龙等湿地补水12亿立方米,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道外区地下水位持续回升,生态明显恢复,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

  为了解决用水质量问题,辽宁省通过保护植被,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建立水功能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等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使水源得到涵养,水体质量得到净化。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粮食总产有望超过22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但同时,地表水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不高,农药化肥不规范使用导致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也在困扰着这一地区。

  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说,“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完成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衬砌渠道6000公里,总长度将达到1万公里,农田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吉林省将集中发展1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新建灌区和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

  记者从辽宁省水利厅了解到,辽宁省将通过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减少无效需求,延缓用水量的增长势头,减轻缺水压力,保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长期稳定。

  此外,东北三省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易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控制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局面。黑龙江省采取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未来几年,计划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万亩。吉林省将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点源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

  为了从源头严守水资源利用的“三条红线”,黑龙江省从水利项目建设论证之初就提前规划,规定建设项目的用水效率指标必须符合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取用水量必须控制在当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内。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未履行水资源论证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建或停产。辽宁省出台《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结合水资源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已建和拟建的水利工程具体情况,提出北、中、南三线组成的“东水济西”总体水资源配置格局,协调水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用水总量、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