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上到地下 新津水资源迈进“数字管理”时代

作者:陈泳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1591    更新时间:2011/11/3
  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了?

  河水水位多高了?

  自来水源水质怎么样?有没有被污染?

  假设一个地方下了一场暴雨,当地的水务、防汛部门往往会手忙脚乱。倘若有一个覆盖全域的水务物联网,在区域中心的监控指挥室里,就可以把各种情况、数据看得一清二楚,那该多好?

  别以为这样的场景还只是想像。我市新津县已经在全省率先做到了。

  据悉,围绕水务三大任务(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治理),新津县在全省第一个探索建立了“水务物联网”系统,截止目前已投资518万元完成一期8个监测站点建设,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初步形成了新津县智能化水务信息系统。今年内,该县还将尽快启动新津县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二期工程项目,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集水质监测、防洪抗旱和城市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

  实时监控 数据15分钟自动刷新

  美丽的南河边,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一个不起眼的铁箱子。打开箱门,DO(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仪表盘上,各种数据映入眼帘。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目前最先进的自动监测仪了。

  笔者看到,监测仪一头有一根管道连接到河流中,依靠信息传感器和自动监测设备,便可实现数据自动、快速生成。“这里面涵盖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水温以及8个水质指标,以前要掌握这些数据,我们起码要分几拨人,用一两天才能完成,现在依靠自动监测仪,15分钟就会刷新一次,最新、最全的即时数据都能即时掌握”,工作人员表示。

  这,仅仅是新津物联网系统中众多的点位之一。

  新津是成都平原河流下游最大出水口,岷江五条干、支流在县境内收缩汇聚。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方面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压力逐年加重,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新津县处于五河尾段,上游分属鹿头山暴雨区和青衣江暴雨区等,汛期暴雨频繁,境内河道比降小,县城地势低,常出现洪灾,倘若缺少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难以准确预报突发灾害,将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近年来,物联网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之间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重点产业振兴。为了加快新津水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水环境预警能力,2010年9月,敢为人先的新津县在市水务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率先在全市实施水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南河永商免试剂多参数水资源自动监测站的技术基础上,启动了新津县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工程建设。该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实施。

  以水资源管理调度和防汛抗旱预测预警为目标,新津县在整合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在监测点位设置传感、遥测监测设备,实时对重点河道、水库及重点区域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质(BOD、COD、氨氮、浊度、PH值、总磷)、流量等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传送,实时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处理、交换和共享。项目预计总投资1208万元,由四川炜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二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518万元,包括8个监测点建设:金马河、羊马河入境断面水资源监测站、地源水厂水源地水质监测站、普兴镇和永商镇的雨量观测点、永商二期污水处理厂内的出水监测点、纳爱斯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内取水点监测站、事丰医疗器械公司普兴厂区内地下水位监测点,截至目前全部完成。

  通过一期工程建设,新津县实现了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全县智能化水务信息系统初步形成。如在普兴和永商建成的雨量监测站,已经正常运行4个月,对当地的降雨情况进行了严密的监测,配合各条河流的水文监测设备,该县掌握了全县雨量数据、各条河流的流量、水位数据,对防洪防涝预警起到很大作用。有赖于此,新津水城在今年发生的五十年一遇的暴雨中未造成大的损失。

  自动传输 水资源监控管一体化

  “新津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污染已接近警戒线,请立即采取措施,即时处理……”上游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新津县水务局负责人收到一条手机短信,这竟是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点自动发来的警报。“这对我们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县群众的安全!”

  而正在建设的新津县水务物联网会商中心,将彻底实现全县水资源“从天上到地下”的全面掌控。据悉,该中心设在县水务局,是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示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投入使用后,全县各个角落的雨量、河流水位、地下水位、自来水水质、污水处理等所有数据都将自动传输于此供分析研究,并自动生成警报,确保所有水务数据都能即时、全面掌握。

  据悉,继新津县水资源物联网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工程也即将在年内启动。据悉,二期工程预计投资690万元,将采用多种类型的基础信息采集设备,如水、雨情信息传感器、水质信息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地下水位传感器、河流(流量、流速、水位)传感器、视频信息的图像传感器等,采集一手即时数据。

  据介绍,二期工程将在杨柳河、董河坝建设2个河流断面监测点,监测水位、流量和8个水质参数;增建兴义镇三合场、安西镇污水处理厂、花桥镇污水处理厂、文井污水处理厂4个雨量自动监测站点,掌握区域内330平方公里整个大气降雨的情况和变化,对农业生产、防洪抗旱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兴义镇三合场、工业园区A区、工业园区B区、县水务局排灌站内、花舞人间景区内建设5个地下水位监测站点,掌握地下水量、流动性、污染程度等;在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明天高新产业公司、某部留守处、上海路加四通科技有限公司、泰华实业有限公司建设5个重点用水户监测点,科学掌握和控制企业一年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在花源自来水厂建设饮水水源安全监测站1台,对原厂进水综合毒性、出厂水质等参数进行在线自动监测;同时,在新津县地源供排水厂和花源自来水厂建设管网水质安全监测点2个,把住饮用水水管内的水质关。

  在上述6大方面监测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二期工程还有一个核心项目:水务物联网会商中心。今后,所有传感器监测站点的数据都会自动传输到这里,通过无线传输和光纤组网整编进入专题数据库,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联机汇总、分析和深入研究,同时还将承担防汛应急指挥、河流污染应急指挥、饮用水安全应急指挥等功能,打造出覆盖全县的水务“监、控、管”一体化平台。

  【资料链接】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能将各种信息传感(感应)设备,如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基于物联网的发展计划和行动,目前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2009年包括互联网厂商、IBM、思科在内的设备制造商和方案解决商以及AT&T、Veri-zon、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加速了物联网的战略布局,以期在未来的物联网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