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不会威胁中国粮食自给

作者:赵永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795    更新时间:2011/11/28

  补齐灌溉短板——

  农田水利仍然基础脆弱,应该将其纳入公共财政投入重点

  尽管国家投入不断加力,但农田水利仍然基础脆弱。李仰斌介绍,全国大型灌区改造规划投入1800亿元,现在实施12年才投入350多亿元;重点中型灌区需投入1600多亿元,实施10年投入不足100亿元;田间面广量大的小农水工程更是差钱。

  补起农田水利短板,需要多大投入?李仰斌说,普通灌区改造每亩平均投入800—1000元,井灌区改造一亩平均投入500元。初步匡算,如果每年保持800亿—1000亿元的投入强度,10年可以基本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李仰斌说,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已进入政府主导的新阶段,应该将其纳入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农民参与”多元投入的新机制。

  一靠公共财政投入。今年中央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每年大约可落实600亿—800亿元,再加上每年各级财政投入近200亿元。这将成为今后农田水利最大投入。

  二靠金融支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调动社会投资水利的积极性。

  三靠农民。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推广中国经验——

  将向世界输出廉价优质的灌溉技术和设备

  高占义说,全世界的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只有18%,生产的粮食占全世界的40%,目前全球饥饿人口正不断增加,国际上普遍认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发展灌溉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产出率。

  王爱国表示,这次中国专家当选为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有利于促进中国水利界与国际的交流,促进中国灌排经验的推广。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灌排技术和理念。

  中国将向世界输出廉价优质的灌溉技术和设备,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高占义说,目前国际上现有的农田灌排技术和设备普遍价格偏高,这让不少贫穷国家望而却步。以滴灌为例,现在国际上一条生产线要1000多万元,而中国自主研发的只有160多万元,从性价比来看,中国研发和改进的灌排节水技术价格低、实用性高。今后我国将陆续向世界输出这些技术。本报记者 赵永平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